奥区五老峰之阳,仲季偕隐潜德光。
厥有白鹿性驯良,膻芗名胜爰始唐。
后来朱子守南康,葺治书院开讲堂。
五教四事规制详,溪名贯道水洋洋。
上溯洙泗其源长,兴贤淑世予心藏。
【注释】
奥区:幽深之处。五老峰:位于江西省庐山西北,因峰势如五老而名。
仲季偕隐潜德光:指董氏兄弟在隐居时,德行高洁如隐光。
白鹿:指白鹿洞书院。性驯良:形容白鹿温顺善良。
膻芗:芳香的气味。唐:指唐代。
朱子: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南康:今江西星子县,朱熹曾在此讲学。
葺治:修缮治理。
五教:指仁、义、礼、智、信。四事:指孝、悌、忠、信。
洙泗:指孔子曾经经过的两条河流,即洙水和泗水,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兴贤淑世:培养有才能和德行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赏析】
董邦达是明代人,他以山水诗见长,尤擅写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他的《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是一组描写江西风景名胜的诗作,其中《白鹿洞》这首诗描绘了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
诗的开头“奥区五老峰之阳,仲季偕隐潜德光”描述了白鹿洞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奥区”指的是白鹿洞书院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五老峰的南边;“五老峰”则是江西著名的山脉,这里被用来象征学问的高峰。董邦达通过对白鹿洞书院所在地的描述,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地位。
“厥有白鹿性驯良,膻芗名胜爰始唐”进一步描绘了白鹿洞书院的特点。这里的“白鹿性驯良”指的是白鹿洞书院里的学生都性格温和、品行良好,这与白鹿洞的名字相吻合;而“膻芗”则是指书院的香味,它源于书院内的桂花,这种香味在唐代就已经闻名于世了。董邦达通过这些描述,让读者对白鹿洞书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后来朱子守南康,葺治书院开讲堂”这一部分则提到了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朱熹。朱熹曾在江西星子县(今星子)担任过南康知府,他在任期间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了修缮和治理,并开设了讲堂教授学生。董邦达在这里提到了朱熹,是为了突出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五教四事规制详,溪名贯道水洋洋”这一部分描述了白鹿洞书院的教育制度。这里的“五教”和“四事”分别指的是五种教学科目和四种学习内容,它们构成了书院的教学体系;而“溪名贯道水洋洋”则形象地描绘了白鹿洞书院的溪流和水流的景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董邦达通过这些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书院的学术氛围和自然环境。
“上溯洙泗其源长,兴贤淑世予心藏”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辞。这里的“上溯洙泗其源长”指的是追溯到洙水和泗水的源头,表示白鹿洞书院的学问渊源流长;而“兴贤淑世予心藏”则是表达诗人希望培养出贤才淑女来造福社会的愿望。董邦达通过这些感慨之辞,让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