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龙运玉斗,纪序相嬗催。
新烟引绿榆,兔目吐高槐。
迩日频望雨,愁卜桑鸠啼。
孰谓断魂节,忆昔别椒闺。
东巡礼岱宗,凤翣聊相携。
大故遭登舟,银汉不可阶。
兹辰值忌辰,戚戚余怀悲。
遣绪展斯图,图间有旧题。
传神擅老牟,宛似秋气归。
佳人闹扫妆,相聚𢷬寒衣。
即今重织维,亲蚕馆复开。
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境,通过这些意境的串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来看第一句“鸿龙运玉斗,纪序相嬗催”。鸿龙运玉斗,意味着天空中出现了一条龙形的云彩。纪序相嬗催,则意味着岁月在流逝,时间的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这里的“纪序”指的是历史的记载,“嬗催”则是时间的推移。

接着看第二句“新烟引绿榆,兔目吐高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新烟袅袅升起,引得绿榆摇曳生姿;兔子的眼睛明亮闪烁,吐出高高的槐树。这里的“新烟”“绿榆”“兔目”等元素都富有生动的形象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后是第三句“迩日频望雨,愁卜桑鸠啼。”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近期频繁盼望下雨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桑鸠鸣叫的愁绪。这里的“迩日”指的是近日,“频望雨”则是频繁地盼望雨水。而桑鸠的鸣叫声,则让诗人感到忧愁与思念。

第四句“孰谓断魂节,忆昔别椒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怀念。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离别的家室,那种离别的痛苦让他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这里的“孰谓”表示谁说,“断魂节”则是指离别的季节。而“忆昔别椒闺”则是回忆当初离别家中的情形。

第五句“东巡礼岱宗,凤翣聊相携。”诗人继续描绘了他东巡回礼的场景。在这里,他手持凤翣(一种古代帝王所乘之舆),似乎在陪伴着泰山。这里的“岱宗”指的是泰山,“凤翣”则是帝王所乘坐的车子。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泰山的尊崇和敬畏之情。

第六句“大故遭登舟,银汉不可阶。”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因重大变故而登上船的情景。在这里,“大故”指的是重大的事情或者变故,“登舟”则意味着踏上了船只。而“银汉不可阶”则是说银河之上的道路难以攀登。整句诗通过这种夸张的表达手法,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无奈之情。

第七句“兹辰值忌辰,戚戚余怀悲。”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忌辰。忌辰通常指的是一些不吉利的日子或者是纪念日。而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兹辰值忌辰”来强调这个日子的特殊性,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悲伤与忧虑之情。

第八句“遣绪展斯图,图间有旧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试图以画卷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画卷之间却有着一些旧题的痕迹。这里的“遣绪”、“展斯图”都表明了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意愿。而“图间有旧题”则暗示了这些画作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些故事或者历史的记忆。

最后一句“传神擅老牟,宛似秋气归。”这两句诗赞美了画家老牟的精湛技艺。在这里,“传神”指的是绘画中的生动表现,“擅老牟”则是称赞老牟擅长绘画技艺。而“宛似秋气归”则形容画中的山水如同秋天的气息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第九句“佳人闹扫妆,相聚𢷬寒衣。”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热闹的场景:佳人们正在忙着化妆打扮,准备迎接客人的到来。而她们相聚在寒冷的冬天里穿着冬衣,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这里的“佳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闹扫妆”则描绘了她们欢快的化妆过程。而“相聚𢷬寒衣”则强调了她们在寒冷的天气里相聚一堂的温暖场景。

第十句“即今重织维,亲蚕馆复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他希望现在能够重新开始织造,重新开启蚕丝的纺织工作。这里的“重织维”意味着重新编织丝绸,而“亲蚕馆复开”则意味着蚕丝的纺织工作得以恢复。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勤劳的赞美之情。

第十一句“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怀念。他想象着在未来某个时刻,自己能够亲手为母亲做一次饭,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这里的“盆手三”指的是为母亲亲自做饭的过程,而“怆念前人非”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爱的眷恋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