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蓝路左建多年,一时炎官肆熏灼。
陆浑山火拟韩诗,护法天龙竟何若。
花砖壁立云构摧,瓦砾荒榛起寒雀。
往来每为惜颓废,寻思此事应斟酌。
毋乃楞严语如是,生灭灭已寂灭乐。
这首诗描述了慈云寺的重建过程,以及人们对其重建结果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精蓝路左建多年,一时炎官肆熏灼(注:此处“精蓝”指精细的蓝颜料,古代用于书写或绘画。“炎官”通常指掌管火的官员。“肆熏灼”意为任意地烧灼。)
- 陆浑山火拟韩诗,护法天龙竟何若(注:陆浑山火与韩愈的《马嵬》有关联,都是关于战争和牺牲的故事。“护法天龙”指的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龙。)
- 花砖壁立云构摧,瓦砾荒榛起寒雀(注:“花砖”指的是彩色砖瓦。“云构”可能是指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瓦砾”是破碎的瓦片和石头。“荒榛”是长满了杂草的地面。“寒雀”指的是因寒冷而栖息在废墟中的麻雀。)
- 往来每为惜颓废,寻思此事应斟酌(注:“往来”可能指过往行人。“惜颓废”是对建筑或遗迹的惋惜之情。“此事”指的是慈云寺的重建。“斟酌”在这里意味着思考和权衡。)
- 毋乃楞严语如是,生灭灭已寂灭乐(注:“毋乃”,相当于“莫非”。 “楞严”是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宗。“生灭灭”意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不断变化的。“寂灭乐”则是指通过修行达到的涅槃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慈云寺重建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生灭、轮回的观念,以及对涅槃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