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有逸士,徵聘来殿庭。
须鬓已皤然,何异角里生。
两言实得要,敬佩书诸屏。
迂儒陈礼乐,方士谈蓬瀛。
浅言至理赅,不愧学行名。
养正四咏其四乐受格言洛阳中有逸士,被征聘来殿庭。
须鬓已白然无色,怎不与角里生相似?
他两句话确实得要领,恭敬地写在屏前供人瞻仰。
迂儒陈说礼乐之道,方士谈论蓬莱仙境。
肤浅之言至理全赅备,不愧为学行名扬四方。
注释:
- 养正四咏: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 洛中:洛阳城中。
- 逸士:超脱世俗的隐士。
- 徵聘:征召聘请。
- 殿庭:宫殿前的庭院。
- 须鬓(suì)已皤然:头发和胡须已经白色了。
- 何异:怎不。
- 角里:古地名,位于今天山西、陕西交界处。
- 两言:两句。
- 实得要:实际上抓住了关键。
- 敬佩:敬仰佩服。
- 书诸屏:把这些话写在屏风上。
- 迂儒:迂腐之儒,指不懂实际的儒家学者。
- 陈礼乐:陈述礼仪制度。
- 蓬瀛: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仙山,泛指仙境。
- 浅言:简单的话语。
- 至理: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
- 不愧:不辜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四句诗句。诗中描绘了一位在洛阳城中的逸士,被征聘到宫殿前的庭院,他的须发已经变白,与角里生(即仙人)有何异呢?他说了一句两句话,其实真正抓住了要领,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并把它写在了屏风上。接着,诗笔又转向了另一群人物——那些迂腐之儒和方士,他们只知谈论礼仪制度和仙境,但都是些浅薄之言,并不真正理解最根本、最重要的道理。因此,我们不愧于自己的学行名声,不会辜负自己的所学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