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蔚峰腰,松篁匝洞口。
如如应真辈,洞里乾坤守。
常教月印心,不碍树生肘。
每来寻故迹,是岂非昔有。
点缀一新之,将毋著相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描写玉泉山罗汉洞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第一句(烟霞蔚峰腰,松篁匝洞口)
- 烟霞蔚峰腰:描绘了山峰被烟雾和彩霞环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感觉。
- 松篁匝洞口:描述了洞口周围长满松树和竹林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幽静和古朴的气息。
第二句(如如应真辈,洞里乾坤守)
- 如如应真辈:这里的“如如”可以理解为佛祖或修行者的形象,暗示着修行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而“应真辈”则是指修行者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洞中修行,守护着天地间的真理和智慧。
第三句(常教月印心,不碍树生肘)
- 常教月印心:表达了修行者在洞中修行时,月亮的光芒能够照进心中,照亮他们的修行之路。
- 不碍树生肘:这句话可能是指树木生长出弯曲的树枝,但不会影响修行者的心灵。这里的“碍”可以理解为妨碍、阻碍的意思,而“肘”则是树木的一种形态,这里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心灵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第四句(每来寻故迹,是岂非昔有)
- 每来寻故迹:表示修行者经常来到这里寻找过去的痕迹,可能是为了缅怀过去的经历或者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
- 是岂非昔有: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即这个地方是否真的是过去存在的,还是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这里的“是”可以理解为确实存在,而“岂非”则是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这个地方的真实性。
第五句(点缀一新之,将毋著相否)
- 点缀一新之:这句话表达了这个地方经过修复或整治后焕然一新的状态。
- 将毋著相否: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里修行时,修行者是否应该执着于形式或表象,还是应该超越这些外在的东西,达到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毋”可以理解为不要、不应该的意思,而“著相”则是指过于注重外表或形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玉泉山罗汉洞的描述,展现了修行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诗中的修行者不仅在洞中修行,还与周围的山水、树木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的疑问和解答也反映了修行者对于修行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者的理解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