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登囷鹿,市价贱食新。
黍禾亦遍秀,油油高下匀。
此际时雨旸,西成万宝臻。
十歉而一丰,孰不希鸿恩。
迩日云屡作,踊愁行潦频。
少雨便开霁,慰志旋生欣。
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
麦收二首 其一
麦收,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夏末秋初。在这一时期,农民们会忙着收割庄稼,准备过冬的粮食。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麦收季节的景象和感受。
诗句释义:
- 麦收登囷鹿,市价贱食新。
- “登囷鹿”:形容麦子成熟后堆积如山,如同一群麋鹿在囤积食物。
- “市价贱食新”:指市场上的麦子价格低廉,新麦上市。
- 黍禾亦遍秀,油油高下匀。
- “黍禾”:一种谷物。
- “油油高下匀”:形容黍禾生长得非常茂盛,高低均匀分布。
- 此际时雨旸,西成万宝臻。
- “此际”:这个时候。
- “时雨旸”:及时的雨水和阳光,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 “西成”:指的是农作物丰收。
- “万宝臻”:形容收获的农作物非常丰富。
- 十歉而一丰,孰不希鸿恩?
- “十歉而一丰”:虽然有时会遇到歉收的情况,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丰收的。
- “孰不希鸿恩”:谁不希望得到皇帝的好恩惠呢?
- 迩日云屡作,踊愁行潦频。
- “迩日云屡作”:最近连续下雨。
- “踊愁”:形容人们因为大雨而感到忧愁。
- “行潦频”:积水频繁,道路泥泞难行。
- 少雨便开霁,慰志旋生欣。
- “开霁”:天空放晴,雨停了。
- “慰志旋生欣”:让心情得到慰藉,随即感到高兴。
- 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
- “乃知”:才知道。
- “经事多”:经历过很多事情。
- “翻成畏事人”:反而变得害怕做事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麦收的季节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皇帝恩惠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对麦收时节的观察,描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变化。最后一句“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表达了诗人对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因为经历太多而变得畏惧、消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