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登囷鹿,市价贱食新。
黍禾亦遍秀,油油高下匀。
此际时雨旸,西成万宝臻。
十歉而一丰,孰不希鸿恩。
迩日云屡作,踊愁行潦频。
少雨便开霁,慰志旋生欣。
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

麦收二首 其一

麦收,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夏末秋初。在这一时期,农民们会忙着收割庄稼,准备过冬的粮食。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麦收季节的景象和感受。

诗句释义:

  1. 麦收登囷鹿,市价贱食新。
  • “登囷鹿”:形容麦子成熟后堆积如山,如同一群麋鹿在囤积食物。
  • “市价贱食新”:指市场上的麦子价格低廉,新麦上市。
  1. 黍禾亦遍秀,油油高下匀。
  • “黍禾”:一种谷物。
  • “油油高下匀”:形容黍禾生长得非常茂盛,高低均匀分布。
  1. 此际时雨旸,西成万宝臻。
  • “此际”:这个时候。
  • “时雨旸”:及时的雨水和阳光,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 “西成”:指的是农作物丰收。
  • “万宝臻”:形容收获的农作物非常丰富。
  1. 十歉而一丰,孰不希鸿恩?
  • “十歉而一丰”:虽然有时会遇到歉收的情况,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丰收的。
  • “孰不希鸿恩”:谁不希望得到皇帝的好恩惠呢?
  1. 迩日云屡作,踊愁行潦频。
  • “迩日云屡作”:最近连续下雨。
  • “踊愁”:形容人们因为大雨而感到忧愁。
  • “行潦频”:积水频繁,道路泥泞难行。
  1. 少雨便开霁,慰志旋生欣。
  • “开霁”:天空放晴,雨停了。
  • “慰志旋生欣”:让心情得到慰藉,随即感到高兴。
  1. 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
  • “乃知”:才知道。
  • “经事多”:经历过很多事情。
  • “翻成畏事人”:反而变得害怕做事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麦收的季节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皇帝恩惠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对麦收时节的观察,描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变化。最后一句“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表达了诗人对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因为经历太多而变得畏惧、消极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