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秀者称芙蓉,不宜在陆宜在水。
高矗青霄俯太湖,恰当是山名所以。
天花天乐动逢迎,石径松泉寻迤逦。
人人尘念到此捐,大士端居无忧喜。
如在八功德池中,合十都坐青莲蕊。

【诗句注释】

吴山十六景 其六华山鸟道:华山,在今安徽池州青阳县西北。鸟道,指登华山的险路。

山之秀者称芙蓉:山有美称,如芙蓉一样娇艳。

不宜在陆宜在水:形容华山高耸入云,不在陆地上而在水上才能欣赏到它的美丽。

高矗青霄俯太湖:形容华山高插云端,俯瞰太湖。

天花天乐动逢迎:天上的祥瑞景象,令人欢喜迎接。

石径松泉寻迤逦: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寻找着松林间流淌的清泉。

人人尘念到此捐:每个人都把世俗的烦恼抛到了一边。

大士端居无忧喜:大法师端坐修行,无忧无喜。

如在八功德池中:就像沐浴在八大福地中的泉水一样。

合十都坐青莲蕊:合十双手坐在莲花的花瓣上。

【译文】

山中最美丽的是芙蓉,它不能生长在陆地上,必须在水里生长。它高耸入云,俯瞰着太湖,正是它的名字所决定的。天上的吉祥景象,让人欢欣鼓舞,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寻找松林间的清泉,每个人都把世俗的烦恼抛到了一边,大法师端坐修行,无忧无喜,就像沐浴在八大福地中的泉水一样。他合十双手坐在莲花的花瓣上。

【赏析】

《华山鸟道》是一首描绘华山壮丽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用“山之秀者称芙蓉”开篇,点明华山之美在于其秀丽,而不同于其他山脉。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雄伟与壮丽。“天花天乐动逢迎”,以天上的吉祥景象和自然的声音来赞美华山;“石径松泉寻迤逦”,描述了攀登华山时所经历的道路和沿途的风景;“人人尘念到此捐”,表达了人们在观赏华山美景后忘却尘世烦恼的境界;最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登上华山后的心境比作沐浴在八大福地的泉水之中,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华山的美丽与壮观。整首诗通过对华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