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石室山为屏,上九肥遁君子亨。
枕流漱石可娱志,墨名儒行何拘形。
我来朅尔寻胜赏,春山蔚郁堆新青。
吹竹细籁戛笙筑,出窍流云合杳冥。
缅怀爱马重神骏,轩轩霞举新发硎。
支硎,山名,在今浙江省上虞市北。支公,指晋时高士支遁(314年-366年)。石室,即支遁的石室。石室,是支遁隐居之所,故以“支公石室”称之。屏,屏障,借指支遁石室。上九肥遁,指晋代名士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一作太石),东晋政治家、文学家。谢安有文才,又好游山水,晚年退居会稽东山,世称谢东山先生。
翠岫,青翠的山峰。可娱志:可使人愉快。娱,快乐。墨名儒行何拘形:以文人的清高节操,何必拘囿于形体。墨,通“默”。言其不拘泥于世俗。
朅尔,犹云“而”。寻胜赏:游览观赏胜地。
蔚郁,形容春山茂盛葱茏。堆新青,堆积着新生的绿叶。
吹竹细籁戛笙筑,出窍流云合杳冥:形容春天山林中美妙的声音。竹,指笛。籁,古乐器。戛笙,敲击笙。出窍,从孔洞中出来;这里指笙音从孔中传出。合,聚合。杳冥,幽深的境界。
缅怀爱马重神骏,轩轩霞举新发硎:回想当年爱惜马匹的人重视良马的精神,就像那飞腾升天的霞光一样,焕发出新的光彩。轩轩,飞扬的样子。轩轩霞举,比喻像天边彩霞一样高扬。新发硎,指毛色光泽的新马。硎,磨刀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支公石室的景色之美和诗人游赏时的愉悦之情。
第一句“支公石室山为屏”,点出了支公石室作为屏风的背景,为后面的景色描写铺垫基础。
第二句“上九肥遁君子亨”,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与追求。这里的“肥遁”是指隐逸的生活态度,而“君子亨”则表明这种生活方式是受到尊重和推崇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句“枕流漱石可娱志”,则是对诗人游赏支公石室时心境的描述。在这里,“枕流”指的是靠在溪流边的石头上休息,而“漱石”则是在泉水潺潺声中洗濯牙齿。这样的场景使得诗人感到愉悦和满足,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和烦恼。
第四句“墨名儒行何拘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保持清净和宁静,即使没有外在的名声和地位,也是值得珍惜和尊敬的。这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第五句“我来朅尔寻胜赏”,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来到此地的目的。这里的“朅尔”可以理解为突然而来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偶然或意外地来到这里。而“寻胜赏”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他希望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六句“春山蔚郁堆新青”,是对支公石室周边春景的描绘。这里的“蔚郁”形容山势高峻且连绵不断,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新青”则是指山上的树木刚刚长出嫩绿的叶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美景。
第七句“吹竹细籁戛笙筑”,则是对支公石室周围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吹竹”指的是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响声,而“细籁戛笙筑”则形容了风声和竹叶相互交织在一起发出悦耳的音响。这样的场景让人感觉到宁静和和谐。
第八句“出窍流云合杳冥”,则是对支公石室所在之地神秘莫测的氛围的描绘。这里的“出窍”可以理解为从洞穴中流出的云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合杳冥”则表示这些云雾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景象。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第九句“缅怀爱马重神骏”,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爱马精神的回顾和思考。这里的“缅怀”可以理解为追忆过去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某种情感的回忆;“爱马重神骏”则表示诗人曾经非常喜爱并且珍视那些具有高贵品质的马。这样的回忆让诗人感慨万分,同时也引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第十句“轩轩霞举新发硎”,则是对支公石室周围自然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轩轩”可以理解为轻盈飘动的样子,也可以理解为气势蓬勃的样子;“霞举”则是指太阳升起的情景;“新发硎”则表示这些景色如同刚磨砺好的刀剑一样锋利而有力。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充满力量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支公石室及其周边的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对支公石室及其周边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