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开山名报恩,二楞伽严堂尚存。
偶寻曲径至初地,随步回转相循环。
往往诡石嵌绝壁,风吹欲落惊无根。
历危即安契静悟,了不可得难名言。
吹大法螺建法幢,觉大千世惟世尊。
名山得名此探源,岂谓曲肖螺纹旋。

【注】支公,即支道林。报恩寺:位于吴山西北麓。初地:即初地院,为报恩寺中最高处,是僧人说法之地。大千世尊:指佛。

【译文】
报恩寺名扬四海,二楞伽严堂尚存。
偶然寻访曲径至初地,随步回转相循环。
常常有怪石嵌在绝壁间,风吹欲落惊无根。
历险即安心契静悟,了不可得难名言。
吹响大法螺建法幢,觉大千世界惟世尊。
名山得名探其源,岂谓曲肖螺纹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吴山十六景中的第五景——报恩寺初地院时所作。首句“支公开山名报恩”,点出了寺庙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接着,诗人通过对初地院的描绘,表达了对寺庙的敬仰之情。他详细描写了寺庙的建筑风格、环境布局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寺庙的庄严和神秘。最后两句则是对寺庙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领悟。

在创作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寺庙的历史和文化风貌。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禅宗元素,如“历险即安”等,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内涵。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法螺”、“大千世界”等,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文字、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宗教之思的独特感悟与理解,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