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生放达意真豪,嗣宗青眼夸神交。
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形陶陶。
向秀佐锻炉锤操,小阮不愧玉树曹。
阿戎清爽舞浊醪,竹林之游芳躅高。
延之过激由去朝,五君成咏寓贬褒。
我过山阳望古遥,土阜惟见横岧峣,犹使逸兴轩轩飘。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结合全诗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信息点,如“嵇生放达意真豪”“启事吏隐何妨涛”,最后进行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

(1)嵇康:三国魏诗人,字叔夜,谯国人。他崇尚老庄之学,与阮籍、山涛、向秀等七位志趣相投的好友常聚集于竹林之下,故号嵇阮。后人因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2)嵇康:三国魏末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

(3)嵇康:三国魏文学家,善鼓琴,工书法。

(4)向秀:三国时魏国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5)沛国:今江苏徐州一带。

(6)小阮:指阮咸。阮咸字嗣宗,阮籍之子,竹林七贤之一。

(7)阿戎:晋朝王戎,字茂弘,晋太尉王衍的侄子。他为人爽朗明净,善于饮酒。

(8)延之:即陶潜(陶渊明)。陶潜,东晋诗人。曾做过江陵县令、镇军参军等职。因不慕荣利,在官八十余日而辞官归田。

(9)五君:指汉献帝时的五位大臣:孔融(字文举)、陈蕃(字仲举)、太丘长宗慈(字元伯)、颍川太守荀彧(字文若)、侍御史司仪韩胤(字文起)。他们都以直言进谏而遭杀害,所以合称为“五君”。

(10)我:指陶渊明。

译文:

嵇康的志向高远,他的性情旷达豪放,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六人都对他羡慕不已。

启事吏隐居山林有何妨害,就像那沛国的豫水那样澄明流淌,陶渊明怡然自得。

向秀辅佐炼丹术士魏伯阳,像美玉一样的阮籍,不会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感到骄傲。

王戎清爽地饮着浊酒,在竹林之中尽情游玩。

陶渊明因为对朝廷不满而离开朝廷,但他的诗文却成了千古传颂的美谈。

我的友人陶渊明曾经到山阳游览古迹,只见一座土阜矗立在那里。

依然能让我产生一种超尘出世的兴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