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秀迤苏门山,宜为隐者所盘桓。
我来深秋气萧霁,旷怀以上千年间。
辞骑屧步陵崇峦,憩藉猗靡之皋兰。
谡谡天风吹凤鸾,即遇公和相周旋。
清激啸旨我不解,慷慨啸理我或闲。
嗣宗猖狂岂能攀,诗留片石飘乎仙。
【注释】
啸台:指太行山中的高山。
苏门山: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南的黄河岸边,是太行的支脉,以产苏门山茶著名。苏门山茶:即苏合香,又名苏合,为香树之实,可入药。
盘桓:徘徊留恋。
萧霁:晴朗无云。
辞骑屧步陵崇峦:意思是说辞别骑马步行登上高山峻岭。
憩藉猗靡之皋兰:在偃仰的山风中歇息于那郁郁葱葱的兰草之下。
谡谡(su su):形容风声。天凤:凤凰一类的神鸟。
公和:人名,这里指王公。
清激:高亢而激越。
慷慨:激昂慷慨。
嗣宗:王衍,晋武帝的儿子,曾为后赵石勒所杀,其狂傲自大的性格在诗中有所体现。
猖狂:放荡不羁。
攀:攀附;依附。
仙:指神仙。
【译文】
太行山的美景秀丽绵延到苏门山,适宜隐士们盘桓流连。
我来到深秋,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胸怀豁然开朗,放眼千年间的世事变迁。
辞别骑马步行登临高山峻岭,在偃仰的山风中歇息于那郁郁葱葱的兰草之下。
风中传来凤鸾交响之声,恰遇王公与我相互周旋。
高亢激越的啸音我尚无法领会,激昂慷慨地吟咏我或许还能胜任。
王衍放荡不羁的性格岂能与之相比,我留下的片石却可以飘然成为神仙。
【赏析】
《登啸台有作》是诗人王之涣在开元年间所作。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游览登临、寄情山水的愉快心情;后半部分抒写自己的豪壮志向,表达出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他那种“欲济无舟楫”的感慨。
首联先点明地点与时间。诗人在深秋之际,登山观景,只见太行山秀气横溢,蜿蜒曲折至苏门山,真是隐居的理想之地。
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来到山上的感受。诗人面对山野的辽阔景象,心胸豁然开朗起来,仿佛看到了千年间的世事变迁,于是产生了无限感慨。这里的“萧霁”,既指天气晴朗,也含有“清明”之意,表明此时正值秋季。诗人用“旷怀以上千年间”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上的感受。他辞别骑马步行登上高山峻岭,在偃仰的山风中歇息于那郁郁葱葱的兰草之下。这两句通过细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和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豪壮志向和积极人生态度。他高声啸呼,希望与王公相知相交,共同探讨人生真谛,表达出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信和勇气。这两句诗通过对啸叫场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