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靡始终,致治何难易。
幸获遇屡丰,天下遂无事。
屡丰遇实难,所以先忧思。
忧思日相寻,岁倏临十四。
今岁麦秋好,近远皆一致。
雨旸复以时,额庆叨天赐。
但虑西成遥,愿奢鲜能遂。
即使大有书,讵宜矜满志。
馀三匪易言,调六无别计。
惟此兢业怀,敬告诸有位。
【注释】
- 祈年:祈求丰收。
- 靡终:没有尽头,表示时间长久。
- 致治:实现治理。
- 幸获:幸运地得到了。
- 遇屡丰:屡次丰收。
- 天下遂无事:因此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 忧思:忧虑、思考。
- 十四:岁末的月份,即腊月。
- 近远皆一致:远近都是一致的。
- 雨旸:指天气,晴朗和多云。
- 西成:农作物收成。
- 奢鲜能遂:奢侈的生活也能实现。
- 大有书:大丰收之书,指庄稼长得很好。
- 矜满志:骄傲自满。
- 馀三匪易言:其余的三方面也不是容易说的。
- 调六无别计:调节六方面的工作,没有其他办法了。
- 兢业怀:勤奋谨慎地思考。
- 诸有位:各位有地位的人。
【译文】
今年的各省督抚奏报说麦秋都是丰收的而雨赐时也很多就像大的田地又可以期待缺雨及被雹的合计不到十几个州县欣慰之余并示近臣
祈求年年都有好收成,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呢?
幸运地得到了屡次丰收,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屡次丰收是困难的,所以要先担忧和思考。
担忧和思考一天天相续,一年快结束了。
今年麦秋好,远近都一样。
雨和阳光都按时到来,这是上天的赏赐。
但只怕西边收成遥远,希望奢侈的生活也能实现。
即使有大丰收之书,也不能骄傲自满。
其余的三方面也不是容易说的,调节六方面的工作,没有其他办法了。
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思考,我恭敬地告诉各位有职位的人。
【赏析】
此诗作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2),当时正是清朝中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对这种太平盛世感到庆幸,于是写此诗向皇帝报告,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繁荣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