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兮悲如何,遑论辞工鄙。
达人应尽知,有生孰免逝。
况年近不惑,亦岂为夭厉。
独惜窈窕质,忽作朝云翳。
永别乍一日,积日将成岁。
代月祗十二,容台有典制。
观德逢月忌,聊复一临祭。
临祭知徒然,悲悰稍以尽。
城隅葺静安,涉冬将发引。
相待两皇妃,慧贤与哲悯。
念此总伤神,那免泪泉陨。
胜水卜佳城,终焉东结轸。
为期指三年,欲言意不忍。
不忍可柰何,沉痛以躇蹰。
每因时序迁,一往景山隅。
凤帷空想像,鸾驭终虚无。
湘江愧交甫,曾逢帝子车。
声吞语难罄,神往伤有馀。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以潘岳的《悼亡诗》体为韵。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悲兮悲如何,遑论辞工鄙。
“悲兮”表示悲伤,“哀叹何其悲伤”,感叹之情溢于言表。“遑论”意为“不提”,表达出作者在悲伤之余对言辞是否华丽的不在意。
达人应尽知,有生孰免逝。
“达人”指的是智慧的人或理解力强的人,“尽知”意味着完全了解。这里表达的是,即使是智者也应该认识到人终将离世的事实。
况年近不惑,亦岂为夭厉。
“况”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年近不惑”即接近四十岁,“亦岂为夭厉”意思是难道是因为衰老才导致去世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独惜窈窕质,忽作朝云翳。
“窈窕”是指女子的美貌,“质”指本质,“忽作朝云翳”比喻女子突然去世就像晨间飘散的云朵被遮蔽一样突然。
永别乍一日,积日将成岁。
“永别”表示长久的离别,“乍一日”即刚刚一天,“积日将成岁”意思是时间积累起来就会变成一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代月祗十二,容台有典制。
“代月”指月亮的周期,“祗”是只的意思,“十二月”意指一年的十二个月,这里用数字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容台有典制”意味着容台有固定的制度,这里的“典制”可能指的是某种规矩或者礼仪。
观德逢月忌,聊复一临祭。
“观德逢月忌”指的是观察品德时遇到月亮的忌日,“聊复一临祭”意思是姑且举行一次祭祀仪式。这里可能是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因为只能通过祭祀来纪念逝去的亲人。
临祭知徒然,悲悰稍以尽。
“临祭”指举行祭祀,“知徒然”意味着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悲悰稍以尽”意思是悲伤的情绪逐渐消失。
城隅葺静安,涉冬将发引。
“城隅”指城墙的边缘,“葺静安”意为修缮城墙使其安静下来,“涉冬将发引”意味着即将开始冬季的迁移。这里可能是描述一种准备迁徙的场景。
相待两皇妃,慧贤与哲悯。
“两皇妃”指的是两位皇帝的女儿,“慧贤与哲悯”意指她们都聪明贤惠,并且心怀同情和怜悯。
念此总伤神,那免泪泉陨。
“念此”指想起这些事,“总伤神”意为总是让人伤心,“泪泉陨”形容泪水像泉水一样流淌不止。
胜水卜佳城,终焉东结轸。
“胜水”指的是好水,“卜佳城”意为寻找好的城市,“终焉东结轸”意味着最终决定在东方建立家园。
为期指三年,欲言意不忍。
“为期”指计划,“指三年”意指计划持续三年,“欲言意不忍”意思是想说出口的话却不忍心说出。
不忍可柰何,沉痛以躇蹰。
“不忍可柰何”意为不忍心做什么,“沉痛以躇蹰”形容内心的痛苦使得行动迟缓。
每因时序迁,一往景山隅。
“每因时序迁”指随着季节的变迁,“一往景山隅”意味着始终停留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凤帷空想像,鸾驭终虚无。
“凤帷”指的是华丽的帷帘,“鸾驭”意为帝王的车驾,“空想像”意味着只能在想象中见到它们,“终虚无”意味着终究无法实现。
湘江愧交甫,曾逢帝子车。
“湘江”指的是湖南的一条江流,“交甫”是一个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帝子车”意为帝王的车驾。这里可能是在回忆曾经有幸乘坐帝王的车驾的经历。
声吞语难罄,神往伤有馀。
“声吞语难罄”形容声音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神往伤有馀”意味着思念之情难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