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欲雄浑却忌粗,溪如空阔终邻浅。
得美去疵斯已佳,更惜二者难兼善。
于何见之见此图,引我会心良不远。
天水真透书画禅,自识溪山之仙馆。
崇冈屏背叠树森,飞流出峡千回转。
汇为大溪横其前,水阁临波资宴衎。
周遭缭垣曲且长,石坛昼静松阴满。
高楼突室各随宜,朱明无暑三冬暖。
彼高闲者四五人,鹿服荷巾致疏散。
商榷应非时务策,或则黄庭或内典。
世虑何曾系以颦,睟容惟觉笑而莞。
秦家源里有桑麻,汉代云中看鸡犬。
不识丹成九转时,虚皇可慕呼名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诗句翻译与赏析:
- 山欲雄浑却忌粗,溪如空阔终邻浅。
- “山欲雄浑”指的是山峦雄伟、浑厚。“忌粗”则意味着不容忍粗犷、简陋。这里强调的是山的形状要刚健而不失柔和,溪流要宽广而不至于狭窄。
- 得美去疵斯已佳,更惜二者难兼善。
- “得美去疵”指的是在绘画中去除瑕疵,只保留美好的部分。“难兼善”表示两者难以同时达到最佳状态。这里的表达是说,只有去掉瑕疵,才能使画面变得完美;但同时,也不能过分追求两者的完美结合,否则可能无法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 于何见之见此图,引我会心良不远。
- “于何见之”指的是从何处看到这幅画。“见此图”则是指观看这幅画。这里的表达是说,这幅画是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共鸣。
- 天水真透书画禅,自识溪山之仙馆。
- “天水真透”指的是山水之间仿佛有一种通透的感觉,如同绘画中的意境。“书画禅”则是指绘画中融入了书法和禅宗的元素。这里的表达是说,通过这幅画,可以看到自然界的美丽,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创作中的禅意。
- 崇冈屏背叠树森,飞流出峡千回转。
- “崇冈屏背”指的是高山耸立,如同屏障一样。“叠树森”则是指树木密集。这里的表达是说,山峰高耸入云,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了一个美丽的风景。
- 汇为大溪横其前,水阁临波资宴衎。
- “汇为大溪”指的是河流汇聚成一条大河。“水阁临波”则是指水上的小楼靠近水面。这里的表达是说,河流汇聚成一条大河,而水上的小楼又靠近水面,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周遭缭垣曲且长,石坛昼静松阴满。
- “周遭缭垣”指的是四周环绕着围墙。“曲且长”则是指曲折蜿蜒,延伸很长。这里的表达是说,周围的环境优美,有围墙和长廊环绕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高楼突室各随宜,朱明无暑三冬暖。
- “高楼突室”指的是高楼直插云霄,仿佛冲破了屋顶。“各随宜”则是指根据需要建造高楼。这里的表达是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造高楼,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能享受到舒适的居住条件。
- 彼高闲者四五人,鹿服荷巾致疏散。
- “彼高闲者”指的是那些生活在高处的人。“四五人”则是指大约有四五个这样的人。这里的表达是说,这些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身穿鹿皮衣,头戴荷叶巾,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 商榷应非时务策,或则黄庭或内典。
- “商榷”在这里指的是讨论或研究。“应非时务策”则是指不是当时急需解决的事务策略。这里的表达是说,人们可以在一起讨论一些不紧急的事务策略,或者研究一些与佛教相关的经典。
- 世虑何曾系以颦,睟容惟觉笑而莞。
- “世虑”指的是世间的忧虑。“何曾系”则是指这些忧虑从未影响到人们的表情。这里的表达是说,人们面对世间的忧虑时,依然保持着愉悦的笑容。
- 秦家源里有桑麻,汉代云中看鸡犬。
- “秦家源里”指的是秦家的源头地区。“桑麻”则是指种植桑树和麻类作物的地方。这里的表达是说,秦家的源头地区种满了桑树和麻类作物,给人一种田园风光的感觉。
- 不识丹成九转时,虚皇可慕呼名选。
- “不识”指的是不了解。“丹成九转”则是指道教修炼中的九转金丹炼制成功。这里的表达是说,不了解丹药炼制成功的那一刻,只能仰慕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