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朝晴,禾黍怒生。
朝晴夜雨,益我禾黍。
尔来晴雨颇应时,渺予何德能致之。
黄云满目庶可期,虽然安敢心遽怡。
满损谦益有明训,比栉崇墉吾至愿,愿始皇都达远郡。

【注释】

夜雨朝晴:夜里下了雨,天放晴了。

禾黍:指庄稼,这里泛指农田的作物。

益我禾黍:给我的庄稼带来好处。

尔来:你从哪里来?

时:时节,时机。

渺予何德能致之:你的来临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黄云满目庶可期:满眼的黄云也许能够预示些什么。

虽然:即使这样。

安敢:哪敢。

心遽怡: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起来。

比栉崇墉:比比肩高耸的城墙。比喻地位崇高或声势显赫。

至愿:最希望。

达远郡:通达远方的州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时所作。《夜雨朝晴》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春末,当时杜甫在夔州已近十年,年已五十四岁,生活困顿,仕途无望,心情抑郁。此诗即写诗人对时局的不满以及个人遭遇所产生的愤懑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真意切,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

首句“夜雨朝晴,禾黍怒生”,写夜雨初晴后,田野里的庄稼又长起来了。“禾黍”指庄稼,“怒生”指长得旺盛。“夜雨朝晴”是说雨水过后,天气放晴了。这一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暗寓着诗人对时局的不满情绪。

第二句“朝晴夜雨,益我禾黍。”意思是说,白天晴,晚上雨,对我的庄稼有好处啊!“益我”是说对我的有利,“禾黍”同上。这一联,既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关切,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不满。

第三、四句是议论:“尔来晴雨颇应时,渺予何德能致之。”你的到来正好与时节相符合,然而我有什么德行能使这样的事发生呢?“尔”指你,“尔来”指近来。“晴雨颇应时”是指最近连下了几场雨,天气放晴了。“渺予何德能致之”的意思是说,我有什么德行能使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这两句是作者的自问自答,表现了他对于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第五、六句是议论:“黄云满目庶可以期,虽然安敢心遽怡。”眼前黄云满天的景象大概预示着什么吧!虽然是这样,但我怎么能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起来呢?“黄云”指黄沙,“庶可以期”是说大概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吧。“虽然安敢心遽怡”的意思是说,虽然是这样,但我怎么能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起来呢?这两句是作者的自我安慰和自嘲,表现了他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悲观。

第七句“满损谦益有明训”,意思是说,谦虚谨慎是圣人的教导。“满损谦益”是指谦虚谨慎。“明训”是指明白的教导。这一联是作者的自我劝勉和自我激励,表现了他对于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第八句“比栉崇墉吾至愿,愿始皇都达远郡”的意思是说,我希望能够像高高的城墙一样屹立不倒,也希望我的后代能够到达遥远的州郡。“比栉崇墉”是指高高的城墙,“比”是并列的意思。这两句是作者的志向和愿望,表现了他对于自己和后代的期望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以及个人遭遇所产生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