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遥遥一水通,出城偶试布帆风。
招提平枕清流澈,真偈当前印色空。
遇浅泊之殊钝置,乘风迅尔却轻豪。
谁知到点评量处,白足僧人望转劳。
荷芰香风坐阖闾,岸蝉声亮静听诸。
西山送雨如飞瀑,涨影旋高几寸馀。
假山过雨应流翠,古钵生莲定作青。
望里因增新悟境,由来意想胜身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及语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某诗的手法或表现技巧,“概括”某诗的思想内容等,然后根据要求圈出选项中的关键句,再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作答。此题综合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与赏析能力。

①“舟过万寿寺”,写诗人乘船经过万寿寺。万寿寺是一处名胜古迹,诗人在游览时,见江水滔滔,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②“西海遥遥一水通”,点明写作地点和时间。“西海”即指作者所乘之船所在位置的西海。“遥”字写出了西海距离家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

③“出城偶试布帆风”,诗人从江中小船行至岸边上岸,准备登岸时,又突然想到自己刚刚离开西海,便想试试自己刚学不久的布帆风,这一句既交代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又写出了此时的心情:既轻松又兴奋。

④“招提平枕清流澈,真偈当前印色空。”写诗人登上招提寺,看到清流潺潺,真偈印于水面,映照水中,显得格外清晰,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所见景色的美好,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表达了他对于佛理的理解和领悟。

⑤“遇浅泊之殊钝置,乘风迅尔却轻豪。”写诗人在江边小憩时,遇到浅滩,因船身不稳而搁浅。但诗人很快调整好船桨,继续前行。这里写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镇定自若,也表现出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⑥“谁知到点评量处,白足僧人望转劳。”写诗人在江边休息时,见到一位僧人正在用粉笔在石板上点评量,这一句既写出诗人见到僧人后的反应(惊讶),又表现了僧人认真负责的态度。

⑦“荷芰香风坐阖闾,岸蝉声亮静听诸。”“荷芰”为荷花菱角,“阖闾”为古代地名,此处泛指岸边。这句既写了诗人在岸边欣赏荷花菱角的美丽景色,又写出了诗人听到岸上蝉鸣声后的惬意心情。

⑧“西山送雨如飞瀑,涨影旋高几寸余。”“西山”为作者所在地,“送雨”意为下雨。这一句既描写了下雨的景象,又写出了诗人在观赏雨景时的愉悦心情。

⑨“假山过雨应流翠,古钵生莲定作青。”写下雨过后,山上的假山被雨水冲刷得流光溢彩,而那曾经生长在假山上的古钵也长出了青莲。这两句既写出了雨景的美丽和诗人的感受,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⑩“望里因增新悟境,由来意想胜身经。”最后两句既是全诗的总结,也暗含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通过这次游历的经历,加深了他对于佛法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

译文:

船行万里,来到西海之畔,看见江水滔滔,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西海遥遥一水通,出城偶试布帆风。

招提平枕清流澈,真偈当前印色空。

遇浅泊之殊钝置,乘风迅尔却轻豪。

谁知到点评量处,白足僧人望转劳。

荷芰香风坐阖闾,岸蝉声亮静听诸。

西山送雨如飞瀑,涨影旋高几寸余。

假山过雨应流翠,古钵生莲定作青。

望里因增新悟境,由来意想胜身经。

赏析:

首联写诗人从江中小船行至岸边上岸,准备登岸时,又突然想到自己刚刚离开西海,便想试试自己刚学不久的布帆风,这一句既交代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又写出了此时的心情:既轻松又兴奋。

颔联写登上招提寺,看到清流潺潺,真偈印于水面,映照水中,显得格外清晰,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所见景色的美好,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表达了他对于佛理的理解和领悟。

颈联写诗人在江边休息时,见到一位僧人正在用粉笔在石板上点评量,这一句既写出诗人见到僧人后的反应(惊讶),又表现了僧人认真负责的态度。

尾联写诗人在江边休息时,见到岸边荷花菱角的美丽景色,又听到岸上蝉鸣声后的惬意心情。

末联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的感慨。诗人通过这次游历的经历,加深了他对于佛法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表明了他今后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