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犹是昆冈石,一片红云变英白。
入土出土千年易,形如满月径逾尺。
天然岂有刚刻迹,为谷为蒲不可识。
晁采内藏土华蚀,庇荫嘉谷此其德。
特达廉贞寿而泽,宜登宣室之笋席。
【注释】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的要求,注意答题范围限定在诗的某一句,然后对诗句进行解释,最后结合全诗分析其情感。
昆冈石:昆仑山的石头。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山,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神玉,能镇伏邪恶和灾祸。
红云:红色的云霞。英白:洁白如美玉。
入土出土:指从地下掘出或从墓穴取出。易:容易,不费力。形如满月径逾尺:指玉璧的形状如同满月一样,直径超过一尺。
天然:自然形成。刚刻迹:指玉璧上有刻画的痕迹。为谷为蒲:指玉璧上的花纹。
晁采:即晁错,西汉人,曾做过文帝的太常,因被诬下狱被杀。内藏土华蚀:指玉璧内壁上有腐蚀的痕迹。庇荫嘉谷此其德:意思是说玉璧能够遮蔽阳光,保护禾苗生长,这是它的美德。特达:杰出。廉贞:清廉坚贞。寿而泽:寿命长且有润泽之效。宣室:古代帝王的寝宫,这里借指朝廷。笋席:指朝廷上供皇上坐卧的竹席,笋,嫩竹。
【译文】
本来这块石头还是昆仑山上的神玉,如今却化作了一片红云变成洁白的美玉。
从土里挖出来的玉璧和从墓里挖出的玉璧,千年之间变化都不会太大,它的形状就像满月,直径超过一尺。
这块玉璧天生就有雕刻的痕迹,是山谷中长出的蒲草遮挡着阳光形成的,不是有意刻画的。
晁错内含的土华蚀痕,遮蔽阳光保护庄稼,这是玉璧的美德。
玉璧的品格高尚而且清正,能够延长寿命并且有益润泽,应该放在皇帝的寝室竹席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昆仑山上的神玉作比喻,赞美了一件珍贵无比的玉璧。
首句以昆仑山的石头起兴,暗写这块玉璧原来是神玉所化。接着两句写经过人工雕琢,玉璧变成了晶莹洁白的美玉。第三句写从土里挖掘出来和从墓中挖出的玉璧,千年之间变化不会太大,它的形状就像满月,直径超过一尺。第四句写经过岁月打磨,玉璧天生就有雕刻的痕迹,是山谷中长出的蒲草遮挡着阳光形成的,不是有意刻画的。第五句写晁错内含的土华蚀痕,遮蔽阳光保护庄稼,这是玉璧的美德。最后两句写玉璧的品格高尚而且清正,能够延长寿命并且有益润泽,应该放在皇帝的寝室竹席之上。
诗人用昆仑山的石头起兴,暗写这块玉璧原来是神玉所化。接着三句写经过人工雕琢,玉璧变成了晶莹洁白的美玉。最后两句写经过岁月打磨,玉璧天生就有雕刻的痕迹,是山谷中长出的蒲草遮挡着阳光形成的,不是有意刻画的。第五句写晁错内含的土华蚀痕,隐匿光芒护佑庄稼,这是玉璧的美德。最后两句写玉璧的品格高尚而且清正,能够延长寿命并且有益润泽,应该放在皇帝的寝室竹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