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称原泉,盈科喻进脩。
昌黎论为文,水大物毕浮。
左右逢其源,自得非外求。
蓄极乃沛然,放海谁能留。
诗思夫如何,将毋同此不。
李杜光万文,缘自性中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孟子称原泉,盈科喻进脩。
  • 孟子在这里用“原泉”比喻源源不断的思想或灵感。泉水从源头涌出,不断地流淌,象征着思想的连续和丰富。
  • “盈科”指的是水流到某一地方后,在岩石或地面的阻碍下形成小溪流,这里比喻学问或才能的增长和积累。
  • “喻进脩”即比喻学问的不断提升和进步。
  1. 昌黎论为文,水大物毕浮。
  • “昌黎”指唐代文学家韩愈,他以雄辩的文风而著称。
  • “为文”即写文章、作文章的意思。韩愈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水源(思想)来润泽(滋养),任何事物都能浮起。
  • 这表达了一个观点: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1. 左右逢其源,自得非外求。
  • “左右逢其源”出自《易经》:“左右逢其源,吉。”意思是说,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水源(知识和智慧),意味着知识无处不在。
  • “自得”指的是自己获得,不依赖于外部条件。
  • “非外求”强调了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1. 蓄极乃沛然,放海谁能留。
  • “蓄极”指的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流露。
  • “沛然”形容水流充沛的样子。
  • “放海”意味着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
  •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当一个人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智慧,就能够自由地表达出来,就像江河水最终汇入海洋一样不可阻挡。

译文:
孟子说,泉水从源头涌出,不停地流动;昌黎论写作文章,就像水流遇到阻碍后形成的溪流,只要有足够的水源(思想)来滋润,任何东西都会浮起。无论是在哪里都能找到水源(知识和智慧),因此,自己获得,不依赖于外部条件。当一个人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智慧,就能够自由地表达出来,就像江河水最终汇入海洋一样不可阻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引用孟子和韩愈的观点,阐述了知识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诗歌语言简练而深刻,寓意深远,既有对古代学者的致敬,也有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鼓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