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之言始曾子,子思得之传孟氏。
岂惟学者立身方,吾乃因之悟治理。
常人于不见闻处,是谓独也斯慎尔。
惟于帝王独则无,长言试为申其旨。
无论明廷莅政时,如纶如綍谨所始。
深宫温室稍宴闲,复有嫔嫱及内史。
视于无形听无声,意之所向随方揣。
耳属于垣孰逾此,千里应违已若彼。
凡人于独总宜慎,无可独者当倍蓰。
乾乾惕若朝继夕,尚虞此意或暂弛。
武王铭于盘盂几杖洵有因,奚啻十目所视十手指。

这首诗是《慎独》的原文,其翻译如下:

译文:
慎独之言始曾子,子思得之传孟氏。
岂惟学者立身方,吾乃因之悟治理。
常人于不见闻处,是谓独也斯慎尔。
惟于帝王独则无,长言试为申其旨。
无论明廷莅政时,如纶如綍谨所始。
深宫温室稍宴闲,复有嫔嫱及内史。
视于无形听无声,意之所向随方揣。
耳属于垣孰逾此,千里应违已若彼。
凡人于独总宜慎,无可独者当倍蓰。
乾乾惕若朝继夕,尚虞此意或暂弛。
武王铭于盘盂几杖洵有因,奚啻十目所视十手指。

注释:

  1. 慎独:指在没有他人看见、听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行为端正和道德修养。
  2. 始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的思想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因此这句话可能是在说“慎独”的思想起源于孔子。
  3. 子思得之传孟氏:子思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将“慎独”的理论发扬光大。
  4. 岂惟学者立身方:不仅学者在立身方面要谨慎。
  5. 吾乃因之悟治理:我之所以能够理解治理国家的学问。
  6. 常人于不见闻处,是谓独也斯慎尔:普通人在没有看到听到的地方,就被称为“独”。这里强调了“慎独”的重要性。
  7. 惟于帝王独则无:只有当一个人处于皇帝的地位时才不需要“慎独”。
  8. 长言试为申其旨:我尝试解释一下“慎独”的意义。
  9. 无论明廷莅政时,如纶如綍谨所始:无论朝廷的政治如何,都要谨慎行事,就像对待丝线一样细致。
  10. 深宫温室稍宴闲,复有嫔嫱及内史:在深宫和温室中稍微休息一下,还有嫔妃和宦官在身边。
  11. 视于无形听无声:在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也要有所察觉。
  12. 耳属于垣孰逾此:耳朵如果离开了墙壁,还能听到声音吗?比喻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内心要保持警醒。
  13. 千里应违已若彼:即使千里之外也应该遵循这个道理。
  14. 凡人于独总宜慎,无可独者当倍蓰:普通人对于独立思考的态度应该始终保持谨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需要加倍努力。
  15. 乾乾惕若朝继夕:勤勉地工作,如同早晨开始晚上结束。
  16. 尚虞此意或暂弛:仍然担心这种思想可能会放松。
  17. 武王铭于盘盂几杖洵有因:武王曾在盘盂和几杖上刻下了“慎独”的铭文,这确实是有原因的。
  18. 奚啻十目所视十手指:不仅仅是十双眼睛在观看,而是每一个手指都在关注。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慎独”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慎独”的论述,表达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诗中提到的关键词“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的行为端正和道德修养。这是一种非常高的道德标准,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炼和实践。诗人通过对比帝王与普通百姓在“慎独”方面的不同,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慎独”。同时,诗中的“耳属于垣孰逾此,千里应违已若彼”等句子,都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于社会风气的担忧。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自我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