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月过望,祝融御早旋。
况度处暑节,残暑应已蠲。
迩日热稍剧,转觉苦歊烦。
炎官恣婪尾,白帝疑无权。
轻风纵送爽,赤日势正晅。
亦知匪久长,有如深春寒。
时令苟不协,孜孜心鲜安。
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
今秋兆已佳,宜旸穫倍焉。
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
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
至理契中庸,因悟为君难。
【注释】
- 热:孟秋月,指农历七月。孟秋,即秋季的第七个月,又称孟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公历8月中下旬到9月初。孟秋的气候逐渐凉爽,暑气渐退,但天气仍然炎热,故称“孟秋月过望”,意思是孟秋已过,但天气依然炎热。祝融:传说中炎帝的名字,炎帝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和农业、手工业的创始人。早旋:早上就回宫了。这里指的是太阳升起后不久就下山了。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公历8月23日左右。处暑意味着暑气将尽,但天气依然炎热,所以称为“处暑节”。残暑:“暑”字去掉一撇,剩下的是“夂”,就是暑字中的“夕”,表示暑气消退了一半,只剩下一半,所以说是“残暑”。蠲(juān):消除。迩日:近日。转觉苦歊烦:反而觉得十分烦闷。歊,通“歊”,形容热气逼人。白帝:传说中的西方帝王,主管西方的方位,与赤帝相对。疑无权:好像没有权利一样。轻风:微风。纵:任凭。送爽:带来清凉。赤日:烈日。势正晅(yíng):烈日当空。晅,同“盈”,意为充满、充满。匪久长:不是长久。深春寒:深秋季节的寒冷。时令:时节。苟:如果。孜孜心鲜安:心里总是不安定。孜孜,勤奋的样子;鲜,少,很少。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有人认为借助于湿热蒸腾的作用,农作物生长得更好。坚好,坚固美好;益大田,使农田更加茂盛。兆:征兆;佳:好兆头。旸(yáng)穫倍焉:阳光充足,庄稼丰收一倍。旸,太阳;穫,收割的谷物;倍焉,加倍的意思。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有人认为秋天天气炎热,恐怕有人生病。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已经感到厌烦,又听到两种不同的说法。靡适,没有合适的办法。两端,两种不同的意见。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契(qiè)中庸:符合中庸之道。因悟为君难:因而领悟到做君主的困难。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孟秋时节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感受和看法,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思考。全诗通过对孟秋季节特点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孟秋时节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和看法,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