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润平林,晓风发幽谷。
书窗通四邻,骋望皆如沐。
寻流可得源,源流会一辙。
穷理在致知,吾闻诸前哲。
良农喜时雨,我亦惜分阴。
不然忧虑多,义府何心寻。
丛楚既森郁,奔泉复滂湃。
坐忘契静观,何必劳行迈。
地偏自无俗,轩幽不须广。
时有报衙蜂,含花入书幌。
衣履绝尘壒,须眉俯洁清。
山阴王逸少,妙会镜中行。
轻烟才出林,奔云旋作雨。
读诗爱浣花,无能继其武。
平桥隔横溪,溪头芳草萋。
过来回望处,霁霭傍川低。
【诗句】
- 宿雨润平林,晓风发幽谷。
- 书窗通四邻,骋望皆如沐。
- 寻流可得源,源流会一辙。
- 穷理在致知,吾闻诸前哲。
- 良农喜时雨,我亦惜分阴。
- 不然忧虑多,义府何心寻。
- 丛楚既森郁,奔泉复滂湃。
- 坐忘契静观,何必劳行迈。
- 地偏自无俗,轩幽不须广。
- 时有报衙蜂,含花入书幌。
- 衣履绝尘壒,须眉俯洁清。
- 山阴王逸少,妙会镜中行。
- 轻烟才出林,奔云旋作雨。
- 读诗爱浣花,无能继其武。
- 平桥隔横溪,溪头芳草萋。
- 过来回望处,霁霭傍川低。
【译文】
- 昨晚的雨让平缓的树林变得滋润,清新的早晨风吹动幽远的山谷。
- 窗户通向邻居家,放眼望去都如同沐浴。
- 寻找源头,发现水流和源头是同一条道路。
- 穷尽事物的道理在于追求真理,这是我从前贤那里听说的。
- 农民喜欢适时的雨水,我也珍惜每一分光阴。
- 不然的话,忧虑就会增多,为什么还要去追寻?
- 丛生的树木既茂盛又郁郁苍苍,奔涌的泉水又澎湃激荡。
- 坐下来忘却一切烦恼,静静地观察着万物的运行,为什么要费力地去行走呢?
- 地势偏僻自然没有世俗的纷扰,书房幽静不需要太大的空间。
- 时不时会有报时的衙役蜜蜂,带着花香进入书桌旁的纱窗。
- 我穿着鞋袜远离尘埃,我的胡须眉毛都显得格外清洁清爽。
- 山阴地方的王逸少,精通镜中的世界。
- 淡淡的烟雾刚刚从树林间升起,天空中的云彩迅速变成了雨滴。
- 阅读诗歌喜爱像浣花一样的女子,但我却没有她的才华来继承她的事业。
- 平静的小桥隔断了横溪的流淌,溪边的花草繁盛而芬芳。
- 走过过去回望的地方,天边的天空渐渐低垂。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清晨,通过窗子看到窗外的景象:细雨润泽着平缓的树林,清晨的微风吹过幽深的山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诗人转向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考。他提到“书窗通四邻,骋望皆如沐”,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的珍视和珍惜每一分光阴的态度。
诗人转向对大自然的理解。他提到“寻流可得源,源流会一辙”,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他认为,了解事物的源头和本质,就能把握整个事物的发展过程。这种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在对自然的观察之外,诗人还关注到了人的内心世界。他提到“穷理在致知”,表达了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世界。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尊重和敬畏。
诗人转向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他提到“不然忧虑多,义府何心寻”,表达了对于生活中不必要的忧虑的态度。他认为,过多的忧虑只会增加痛苦和困扰,而应该专注于眼前的生活和享受当下的快乐。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