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惬同好,衣冠崇老成。
八年资赞襄,千里睽音声。
宿疾今何似,秦医胡不灵。
每怀故老凋,错落如晨星。
临风瞻越云,惘惘心靡宁。
长夏宜林居,山水秀且清。
峰迎南北翠,月印三潭明。
卿虽适江湖,岂不念朝廷。
努力加餐饭,慰予跂望情。
跂望情何极,频年共济人。
爵禄非可私,义难阻归轮。
常谓二疏去,于道昧致身。
卿以谢病返,安忍责恝分。
恝分亦已久,曰历冬春夏。
乃知白驹速,寸晷不相假。
看禾新雨后,把卷万几暇。
披薰对南风,心因到越下。
所愿眠食佳,早整归朝驾。

这首诗是徐本卿在被赐回乡后写给他的同僚的,表达了他与朋友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依然保持联系和友谊的愿望。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1. 道义惬同好,衣冠崇老成。
  • “道义”:指儒家的道德观念。
  • “惬同好”:意为彼此心意相投,共同欣赏。
  • “衣冠”:这里特指文人士大夫的服饰。
  • “崇老成”:尊敬年长且有成就的人。
  1. 八年资赞襄,千里睽音声。
  • “赞襄”:辅助支持。
  • “睽音声”:远离故乡,不能听到家乡的消息。
  1. 宿疾今何似,秦医胡不灵。
  • “宿疾”:长期的疾病。
  • “秦医”:秦国的医生或医术。
  • “胡不”:为什么。
  • “灵”:灵验,有效。
  1. 每怀故老凋,错落如晨星。
  • “怀”:思念。
  • “故老凋”:年迈的朋友逐渐凋零。
  • “错落如晨星”:形容朋友稀少,如同清晨天空中的星星一样稀疏。
  1. 临风瞻越云,惘惘心靡宁。
  • “瞻”:眺望。
  • “越云”:越地的云彩。
  • “惘惘”:迷茫、不安的样子。
  • “心靡宁”: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1. 长夏宜林居,山水秀且清。
  • “长夏”:夏季过半的时候。
  • “林居”:山林间的住所。
  • “山水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 “清”:清澈。
  1. 峰迎南北翠,月印三潭明。
  • “峰迎”:山峰迎接。
  • “南北翠”:山南北两面都是绿色的树木。
  • “月印三潭”:月亮倒映在三个清澈的水潭中。
  1. 卿虽适江湖,岂不念朝廷。
  • “适江湖”:到江湖中去旅行或隐居。
  • “岂”:难道。
  • “念朝廷”:想念朝廷。
  1. 努力加餐饭,慰予跂望情。
  • “努力加餐”:努力吃好饭,增加营养。
  • “跂望”:盼望、期待。
  • “情”:情感。
  1. 跂望情何极,频年共济人。
  • “跂望”:期盼、渴望。
  • “情何极”:这种情感何时才能满足?
  • “频年”:多年。
  • “共济”:共同度过难关。
  1. 爵禄非可私,义难阻归轮。
  • “爵禄”:古代官员的官职和俸禄。
  • “可私”:可以私自占有。
  • “义难阻”:出于义理,难以拒绝回家的责任或义务。
  1. 常谓二疏去,于道昧致身。
  • “二疏”:西汉时疏广、疏受兄弟辞官归田的故事。
  • “于道昧致身”:由于违背了做官的正道而失去了职位。
  1. 卿以谢病返,安忍责恝分。
  • “谢病”:辞去官职休养身体。
  • “责恝分”:责备对方不应该这样。
  1. 恝分亦已久,曰历冬春夏。
  • “恝分”:冷漠地分开或分别。
  • “曰”:说。
  • “历冬春夏”:经历了冬天和夏天。
  1. 乃知白驹速,寸晷不相假。
  • “白驹”:白色的骏马,比喻时间。
  • “速”:迅速流逝。
  • “寸晷不相假”:时间就像箭一样飞逝,一刻也不容浪费。
  1. 看禾新雨后,把卷万几暇。
  • “看禾”:观察庄稼的生长情况。
  • “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的田地。
  • “把卷”:拿着书籍阅读。
  • “万几”:各种政务。
  • “暇”:闲暇的时候。
  1. 披薰对南风,心因到越下。
  • “披薰”:打开门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屋内。
  • “对南风”:面对南方吹来的风。
  • “越下”:越地的方言,这里可能是指越地的气候或风俗。
  • “心因到越下”:内心因为到了越地而感到舒畅。
  1. 所愿眠食佳,早整归朝驾。
  • “寝食佳”:希望睡眠饮食都良好。
  • “早整归朝驾”:尽早整理好一切准备返回朝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