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游招提,首春日明发。
登顿搴萝烟,徘徊倚石发。
谷神呈色相,山僧供笋蕨。
坐彼云外楼,远兴浩无竭。
是时花事未,新草渐薰馞。
松籁奏飒沓,岭云时出没。
谓当九夏炎,嘉荫应满樾。
因之畅吟怀,胜赏更清绝。
自我别净地,寒暑倏两越。
盾日正堪畏,说霖尚迟浡。
彭怒鸣终风,龟纹裂原垡。
逭暑应无地,闵雨常竟月。
乃知玉食人,不如饱粗粝。
后乐不多见,先忧曷有歇。
遥忆僧眠起,煨芋烧榾柮。
休夏兹其时,安禅面崒屼。
题诗寄岫云,身在岫云窟。
揽结林峦幽,渟注石泉活。
更呼潭底龙,一雨消炎暍。
设分宾主见,是谓话两橛。
【注】岫,山名;云,指山中的云雾。
【译文】
去年游历招提寺,春天的早晨阳光明丽出发。登上山峰采摘松萝烟,徘徊在岩石上观赏。山谷的神呈现着颜色相,山僧提供笋蕨。坐在那云外楼,远眺兴思浩无止息。当时花事尚未开始,新草渐渐长出。松林里传来飒沓声,岭上的云雾时隐时现。我料想九月份的酷暑,凉爽的树荫应布满山野。因此畅吟诗篇,胜赏更加清绝。
自从离别清净地,寒暑倏忽两度经过。太阳正当炎热时,说霖雨还嫌迟。雷震怒鸣终风,龟纹裂开原田土。逭暑没有地方可去,闵雨经常延续到一月。于是知道玉食者人不如饱食粗饭的人。后乐不多见,先忧哪有歇期?遥忆僧人起睡时,煨烤芋头烧柴火。夏季来临正是此时,安禅面露峻峭的石峰。我题诗寄给岫云寺,身在山中云窟中。揽结林峦幽深处,停注石泉活活泼泼。再呼潭底龙,一雨可以消炎热。设分宾主相见时,这就是话谈两橛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初夏游览嵩山时作,写自己游嵩山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昨岁游招提,首春日明发”,是说去年(元和九年)游过少林寺(招提),今年初春时节,天气晴朗,就又来此游览。“明发”即黎明时分起床,这里用一“明”字,写出了作者早起的心情。
颔联“登顿搴萝烟,徘徊倚石发”,写登上嵩山后的感受。诗人登上山顶,只见烟雾缥缈,缭绕在山腰间。他徘徊在一座高台上,眺望四周的景色。
颈联“谷神呈色相,山僧供笋蕨”,写山上的景色。山谷中的神仙显现出各种色彩,山里的和尚为游人提供新鲜的竹笋和蕨菜。
尾联“坐彼云外楼,远兴浩无竭”,写诗人站在嵩山顶峰的云外楼中,放眼四望,只见远处山峦重叠,一片辽阔无边。这里的“浩无竭”形容远景之广,气势之大,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与首联照应,从游嵩山写到游少林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以记游的形式,抒发对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在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嵩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嵩山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向往之情。
诗中还融入了许多哲理性的思想,如“远兴浩无竭”、“坐彼云外楼”等句子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哲理性的思想,使得这首诗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