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龟宁曳尾,不慕藏廊庙。
山木宁栖崖,青黄非所好。
黄花隐逸材,倜傥寡同调。
卉谱偶传名,艺苑谁能貌。
花师鲜法眼,视比春葩耀。
杯水引滋溉,圆盆作幽隩。
枝干受束缚,犹诩人工妙。
杞柳为杯棬,戕贼性已拗。
绳墨厥天然,俯仰任其诏。
垂头绽冷芳,恐被柴桑笑。
剪翅来孤鹤,引吭一相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它描绘了盆菊的形态和生长环境,以及诗人对于菊花的欣赏和感慨。
第一句“涂龟宁曳尾”,意为菊花宁可拖着尾巴,也不愿隐藏在庙宇之中。这里的“涂龟”指的是乌龟,而“曳尾”则是形容乌龟拖着尾巴的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菊花的坚韧和不屈。
第二句“山木宁栖崖”,“山木”指的是山上的树木,而“栖崖”则是指栖息在悬崖峭壁之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菊花即使生长在崎岖险峻的环境中,也能傲然挺立,展现出生命的顽强。
接下来的两句“黄花隐逸材,倜傥寡同调”,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品性。菊花虽然不是名贵的花材,但它却有着独特的品质和韵味,不受世俗的束缚和限制,显得超脱而独特。
第三句“卉谱偶传名”,“卉谱”指的是花谱,这里指代的是植物名录。这句话表明菊花虽然不常见于花谱之中,但却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第四句“艺苑谁能貌”,意即在艺术的殿堂里,谁能像画家一样画出菊花的真谛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高度要求和对美的独特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描绘了菊花的生长环境:“花师鲜法眼,视比春葩耀。”在这里,“花师”指的是花卉专家或者是花艺师,“法眼”是指他们敏锐的眼光。他们能够看到菊花的独特之处,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第五句“杯水引滋溉,圆盆作幽奥。”这句话用了一个典故,即“杯水救蚁”。意思是说,即使是一杯水,也能滋润万物;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空间,也能成为一片美丽的角落。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发现和珍视。
第六句“枝干受束缚,犹诩人工妙。”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菊花的枝条受到束缚,但它们仍然能够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展现出生命的魅力。
第七句“杞柳为杯棬,戕贼性已拗。”“杞柳”是一种木材,被用作制作酒杯的材料。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杞柳的无情砍伐和摧残的不满和愤慨。
第八句“绳墨厥天然,俯仰任其诏。”这是对上句的解释和深化。诗人认为自然界的规则就是如此,无论是俯仰还是仰望,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应强求改变。
第九句“垂头绽冷芳,恐被柴桑笑。”这里的“柴桑”指的是陶渊明,他的田园生活以清贫著称,而菊花则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诗人担心如果自己像柴桑那样隐居生活,可能会被人嘲笑。
第十句“剪翅来孤鹤,引吭一相吊。”这里的“孤鹤”也是比喻,表示诗人自己就像一只孤飞的鹤,虽然遭受困境,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而“引吭一相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心和牵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