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峰遥列屏,草亭刚学笠。
倪迂与黄痴,妙蕴恰收拾。
树因风欲鸣,苔经雨还湿。
莫谓无幽人,孤鹤介然立。
【注释】
- 螺峰:形容山峦如螺旋状排列。
- 草亭:用竹篱笆搭成的小屋,用作临时的居处或行旅之所。
- 倪迂:指倪瓒,元代画家,擅长绘画水墨山水、松石、竹木等物,尤以画竹闻名。黄痴:即黄公望,元代画家,擅长山水画,与倪瓒并称为“元四家”。
- 妙蕴:指精妙的意境。
- 树因风欲鸣,苔经雨还湿:树木由于受到风力作用而颤动,想要发出声音,但苔藓却因为雨水的浸润而变得湿润。
- 幽人:隐逸之人。
- 孤鹤:指孤独飞翔的鹤。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天山林中的宁静之美。诗人通过对山峰、草亭、树木、苔藓以及孤独飞翔的鹤等元素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螺峰遥列屏”,描绘了远处山峰如同屏风般排列的景象,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接着,“草亭刚学笠”则通过描绘草亭与戴斗笠的人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接下来两句“倪迂与黄痴,妙蕴恰收拾”,赞美了倪瓒与黄公望两位画家的艺术成就,同时暗示了他们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智慧。
第三句“树因风欲鸣,苔经雨还湿”,通过对树木随风颤动和苔藓因雨而湿润的形象描绘,表现出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动态美,同时也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最后一句“莫谓无幽人,孤鹤介然立”,则通过描绘孤独飞翔的鹤的形象,强调了隐逸生活的清高与超脱,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态度的选择。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