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不相让,推移若循环。
物遇时则鸣,声形而色宣。
夕阳泽畔行,密树闻新蝉。
乍惊青韶过,旋悟理固然。
独此默默衷,结忧在农田。
二麦既无秋,安饱饼与饘。
所望惟黍豆,又复播种艰。
农功岂能待,居诸况迅迁。
举眼盻云气,延伫畏星天。
孜孜惜分阴,不为攻简编。

闻新蝉

四序不相让,推移若循环。

物遇时则鸣,声形而色宣。

夕阳泽畔行,密树闻新蝉。

乍惊青韶过,旋悟理固然。

独此默默衷,结忧在农田。

二麦既无秋,安饱饼与饘。

所望惟黍豆,又复播种艰。

农功岂能待,居诸况迅迁。

举眼盻云气,延伫畏星天。

孜孜惜分阴,不为攻简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组诗中的第二首。前一首诗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这一首诗则是描写了夏日傍晚时分,人们听到树上传来的蝉声,感到惊讶和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四序不相让,推移若循环。”这里的“相让”意味着四季更替,没有固定的次序;而“推移”是指四季的运行如同循环一样。这种描述方式,既形象地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宏伟画卷,也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我们再看第二句“物遇时则鸣,声形而色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物体遇到适当的时机时,就会发出声响、展示形态和颜色。这里的“物遇时则鸣”指的是动物或植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出声音,以表达自己的存在感或生存状态;而“声形而色宣”则是强调了事物通过声音、形状和颜色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我们再来看第三句“夕泽畔行,密树闻新蝉。”这句话描述了人们在黄昏时分沿着河边行走的情景,同时听到了树上传来了新的蝉鸣声。这里的“夕泽畔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傍晚景象,而“密树闻新蝉”则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好和生机盎然。

我们来看第四句“乍惊青韶过,旋悟理固然。”这里的“青韶”指的是年轻美好的时光,而“理固然”则表示一种道理或真理的存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的感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