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舟傍西林,不见西山色。
落帆向东岸,西山乃咫尺。
视远斯明生,近以遥而得。
天水方空蒙,停吟聊自适。

【注释】

刺舟:乘船。

西林:西边的树林。

落帆:把帆收起来。

咫尺:形容十分近。

视远斯明生:看远处,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渺小。

天水方空蒙:天空和水面都笼罩着一层薄雾。

【解析】

此诗为诗人游山时所写,表现了诗人观景时的心境,也表现出他“物外”之趣。

首联“刺舟傍西林,不见西山色。”是说作者乘船来到树林旁,但见西林景色全被树木遮挡,看不见西山的面目。这里用“刺舟”一词,既写出了行船的动作,又表现出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色时的愉快心情。

颔联“落帆向东岸,西山乃咫尺。”意思是说,船夫已经收起帆篷,驶向江东岸;但见那遥远的西山就在眼前了。这里以动写静,通过“落帆”与“刺舟”的对比,使西山显得更加近了。

颈联“视远斯明生,近以遥而得。”的意思是说,由于距离遥远,所以难以看清;但只要仔细一看,就能看得很清楚。这两句是说,虽然西山远隔,但一经观察,便觉得它非常清楚。这里以近写远,从远近变化的角度来描写景物,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尾联“天水方空蒙,停吟聊自适。”意思是说,天空和水面都笼罩着一层薄雾。这时诗人停下笔来稍作歇息,使自己感到十分惬意。这里用“天水方空蒙”一句,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赏析】

本诗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写景中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欣喜之情。

首联“刺舟傍西林,不见西山色。”是说作者乘船来到树林旁,但见西林景色全被树木遮挡,看不见西山的面目。这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表现了诗人游山时所见到的景象。

颔联“落帆向东岸,西山乃咫尺。”意思是说,船夫已经收起帆篷,驶向江东岸;但见那遥远的西山就在眼前了。这是从听觉角度写景,表现了诗人乘船时所听到的声音。

颈联“视远斯明生,近以遥而得。”的意思是说,由于距离遥远,所以难以看清;但只要仔细一看,就能看得很清楚。这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表现了诗人从近到远的观察方法。

尾联“天水方空蒙,停吟聊自适。”意思是说,天空和水面都笼罩着一层薄雾。这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表现了诗人观赏大自然时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顺序,使得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在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富有生动形象的效果;在情感上则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