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双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独树。
秋夜春朝失侣阴,认巢好鸟徘徊去。
老干吟风似作悲,团叶无心菶承露。
树犹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为补足。
佳荫依然罨绿窗,相得乍喜矧相妒。
未必人心似树然,世间云雨纷新故。
倚桐无语立斯须,仿佛廿年前觅句。
【注释】
1、补桐:用木料补接梧桐树。
2、瀛台双桐:传说汉武帝曾建有高台,台上种有梧桐树,所以称其为“双桐”。
3、因循:沿袭。
4、枯一成独:指只剩下一棵。一,数词。
5、秋夜春朝:一年四季的早晨和晚上。
6、认巢好鸟:指喜鹊。
7、菶承露:指秋天果实成熟时,叶子上挂着露珠。
8、郭橐(tuó):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名。
9、相得乍喜矧相妒:形容树木和人一样,相互依存。
10、新故:新旧更替。
11、倚桐无语立斯须:意思是说作者在梧桐树下站立了很长时间,默默无言。
【赏析】
《补桐书屋作》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梧桐树的同时,也借此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将梧桐比作瀛台上的双桐树,赞美它们旺盛的生命力。而那棵独自生长的梧桐树却显得有些孤独。这种对比,既突出了那棵梧桐树的独特之处,也表达了诗人对它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写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进一步表达了它与自己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梧桐树总是陪伴在他身边。他喜欢坐在梧桐树下吟风作诗,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梧桐树逐渐衰老,最终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树。这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凄凉和无奈。
第五六句,诗人又从侧面描写了梧桐树的特点。它的树叶虽然凋零,但依然能够保持绿色;它的果实虽然成熟,但仍然挂着露珠。这些细节都显示出梧桐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的感慨。在他看来,梧桐树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互相依存才能生存下去。
第七八句,诗人再次强调了梧桐树的重要性。他认为,梧桐树不仅为他提供了遮荫,还让他感到了温暖和安慰。这种情感上的依赖,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和友谊。
最后两段,诗人通过写自己和梧桐树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友情就像梧桐树一样重要,不可或缺。因此,他在面对困境时会毫不犹豫地寻求朋友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情感上的依赖和信任,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深厚。
《补桐书屋作》这首诗通过对梧桐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