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澨南入江,岂复西为汉。
朱轮坠桑榆,讵返东而旦。
四时均易逝,三春更难绊。
九十忽云过,青韶亦已晏。
落英红贴波,轻棉白堆案。
关关南来莺,遥遥北去雁。
萋萋草茸砌,阴阴树隐岸。
怦然意靡宁,遑乐清闲宴。
繄我非伤春,所虑陇亩畔。
枯壤久待泽,终风日益扇。
播种惟兹时,过候饥将荐。
何辜兮吾民,凉德增腼面。
那无补苴策,济少而漏半。
披衣立宵宇,明星方烂烂。
繁虑赓长吟,聊用摅三叹。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益创作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每一句的注释和赏析:
春怀诗
漾澨南入江,岂复西为汉。
朱轮坠桑榆,讵返东而旦。
四时均易逝,三春更难绊。
九十忽云过,青韶亦已晏。
落英红贴波,轻棉白堆案。
关关南来莺,遥遥北去雁。
萋萋草茸砌,阴阴树隐岸。
怦然意靡宁,遑乐清闲宴。
繄我非伤春,所虑陇亩畔。
枯壤久待泽,终风日益扇。
播种惟兹时,过候饥将荐。
何辜兮吾民,凉德增腼面。
那无补苴策,济少而漏半。
披衣立宵宇,明星方烂烂。
繁虑赓长吟,聊用摅三叹。
注释与赏析:
- 漾澨南入江,岂复西为汉。
- “漾澨”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境内。
- “南入江”表示江水自南向北流。
- “岂复西为汉”指的是汉朝时期黄河改道,不再向东流往大海。
- 李益在这里可能借指黄河不再向东流淌的地理变化,反映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朱轮坠桑榆,讵返东而旦。
- “朱轮”指的是红色的车轮,这里用来比喻夕阳。
- “坠桑榆”意味着太阳下山,即将消失。
- “讵返东而旦”表示太阳无法回到东方升起的日子。
- 李益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叹。
- 四时均易逝,三春更难绊。
- “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均易逝”表示每个季节都很容易过去。
- “三春难绊”强调春天是最难以抓住的季节。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表达春天的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
- 九十忽云过,青韶亦已晏。
- “九十”指的是九十天。
- “忽云过”表示忽然间云彩飘过。
- “青韶”指的是青春年少的时光。
- “亦已晏”意味着青春也过去了。
- 李益在这里可能是在感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
- 落英红贴波,轻棉白堆案。
- “落英”指的是花瓣飘落。
- “红贴波”表示花瓣落在水面上。
- “轻棉白堆案”形容白色花瓣堆积如案。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关关南来莺,遥遥北去雁。
- “关关”指的是鸟叫声。
- “南来莺”表示南方的飞鸟。
- “北去雁”表示北方的雁鸟。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描绘迁徙的鸟类。
- 萋萋草茸砌,阴阴树隐岸。
- “萋萋”形容草丛茂盛。
- “草茸”指的是草叶茂密。
- “阴阴”形容词,形容树木茂盛。
- “树隐岸”表示树木覆盖了河岸。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
- 怦然意靡宁,遑乐清闲宴。
- “怦然”表示内心激动、无法平静。
- “宁”意为平静。
- “意靡宁”表示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 “遑乐”表示没有闲暇享乐。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表达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 繄我非伤春,所虑陇亩畔。
- “繄我”表示“我”。
- “非伤春”表示并不是因为伤感春天而作诗。
- “所虑陇亩畔”表示担忧的是农田边的事。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表达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关怀。
- 枯壤久待泽,终风日益扇。
- “枯壤”指的是干燥的土地。
- “久待泽”表示长时间等待雨水滋润。
- “终风日益扇”表示最终的风逐渐增强。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表达对干旱天气的担忧。
- 播种惟兹时,过候饥将荐。
- “播种”指的是播种农作物。
- “惟兹时”表示在这个时候要播种。
- “过候饥将荐”表示由于气候条件不佳可能会导致粮食歉收,进而带来饥荒。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关注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 何辜兮吾民,凉德增腼面。
- “何辜兮”表示无辜受到指责或伤害。
- “凉德”指的是冷漠、无情的品德。
- “增腼面”表示增加羞愧之情。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批评那些冷酷无情的人或事。
- 那无补苴策,济少而漏半。
- “那无”表示完全没有。
- “补苴策”指的是补救的方法或策略。
- “济少而漏半”表示补救的方案不够完善,只有一部分能够实施。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批评某些措施或政策不够完善,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 披衣立宵宇,明星方烂烂。
- “披衣”指的是脱下衣服。
- “立宵宇”表示站立在夜晚的房间外。
- “明星”指的是星星。
- “方烂烂”表示星星明亮闪烁。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描写自己站在户外观察星星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感慨。
- 繁虑赓长吟,聊用摅三叹。
- “繁虑”指的是繁多的忧虑。
- “赓长吟”表示长时间地吟诵或咏叹。
- “三叹”指的是多次叹气。
- 李益在这里可能在表达自己的内心忧虑和情感,通过吟诵来抒发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