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向南移,照我文窗纱。
窗明几复净,一室秋光嘉。
扶疏众木枝,弄影纷欹斜。
不闻蝉笙喧,犹馀鸟语哗。
适兴或敲棋,消渴还煮茶。
安得分此乐,遍彼万民家。
维扬三秋涨,其民为鱼蛙。
闽漳三春旱,阻饥子哭耶。
畿辅薄有收,歉多安可夸。
以此展转思,中夜常咨嗟。
乐少忧恒多,吾忧曷有涯。

【注释】

日影向南移:太阳的阴影在向南移动。

照我文窗纱:阳光照在我的窗户上的纱帘上。

扶疏众木枝,弄影纷欹斜:众多的树枝在摇曳,阳光洒在它们上面的影子显得纷繁杂乱。

不闻蝉笙喧:听不到蝉鸣声的喧嚣。

犹馀鸟语哗:还听到鸟儿的叫声。

适兴或敲棋,消渴还煮茶:心情愉快的时候,可以下棋消愁解闷;口渴时,可以煮茶解渴。

安得分此乐,遍彼万民家:哪里能有这样的快乐?要分给所有百姓家。

维扬三秋涨,其民为鱼蛙:扬州地区因连续降雨而水位上涨,百姓只能像鱼儿、青蛙一样在水中生活。

闽漳三春旱,阻饥子哭耶:闽地和漳地因连续干旱而出现饥荒,百姓们因饥饿而哭泣。

畿辅薄有收,歉多安可夸:京城附近地区的农民因连年干旱而收成减少,丰收的情况并不多见。

以此展转思,中夜常咨嗟:因此辗转反侧,彻夜难以入眠。

乐少忧恒多,吾忧曷有涯:忧愁很少,而快乐却很少,我的忧虑是无穷无尽的。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深秋时节对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水旱灾害以及自己的处境的忧虑。

首四句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夜晚景象。“日影向南移”,说明时间已是深夜。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欣赏着窗前的美丽景色,他看到了透过文窗纱帘射入的阳光,感到了光线的温暖和舒适。“窗明几复净”,更显出环境的幽雅静谧;“一室秋光嘉”,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然而,在这宁静优美的环境中,诗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宁。因为,“扶疏众木枝”,“弄影纷欹斜”,树枝摇曳,影子纷乱,使他不能安心入睡。“不闻蝉笙喧,犹馀鸟语哗”,尽管没有听到蝉鸣声的喧嚣,但仍然可以听到其他鸟雀的叫声。这些声音使诗人无法入睡,反而更加烦扰不安。于是,他决定出去走走,以排遣心中的烦恼。

第五句“适兴或敲棋”表明,诗人出来后,兴致勃勃地拿出棋子开始下棋。下棋可以消愁解闷,于是他便一直下到天明。“适兴”二字,写出了诗人心情舒畅,兴致勃勃的样子。“消渴还煮茶”,说明下棋解渴后,他还要沏上一杯茶来喝,这既表现了他生活的悠闲自得,又反映出他对朝廷的关心。

第六句“安得分此乐,遍彼万民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他想到朝廷还有许多百姓需要救济,所以觉得自己的快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这份快乐分给所有的百姓。

第七至十句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水旱灾害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维扬三秋涨”,说明扬州地区因长期降雨而导致水位上涨。“其民为鱼蛙”,老百姓只能在水里生活。“闽漳三春旱”,闽地和漳地因连年干旱而出现饥荒,百姓因饥饿而哭泣。“畿辅薄有收”,京城附近地区的农民因连年干旱而收成减少,丰收的情况并不多见。最后两句说:“以此展转思,中夜常咨嗟。”因此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常常发出叹息之声。

这首诗写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疾苦的担忧和同情。全诗通过诗人在夜晚看到窗外美景时内心的喜悦与忧愁交织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虽然诗人享受着美好的夜色,但他的内心却是忧郁的。他想到了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忧虑。这种担忧和忧虑,正是源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