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日,朔望各十二。
泛月惟宜夏,望夕才三次。
其间光明夜,屈指堪数计。
阴晴复不定,诚哉过隙易。
今夕乃何夕,际此银蟾䴡。
箖箊多静籁,湖山有佳致。
漫倚洞箫和,莫酌新篘醉。
即事吟五言,㣶徊抒遐思。
泛月
三百六十日,朔望各十二。
泛月惟宜夏,望夕才三次。
其间光明夜,屈指堪数计。
阴晴复不定,诚哉过隙易。
今夕乃何夕,际此银蟾䴡。
箖箊多静籁,湖山有佳致。
漫倚洞箫和,莫酌新篘醉。
即事吟五言,㣶徊抒遐思。
注释:
- 三百六十天:古代以“日”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三百六十天”即为一年的总天数。
- 泛月惟宜夏:泛指在夏季的夜晚赏月。
- 朔望各十二:每月的月初和月末各有两天是月亮可见的时间,总共二十四天。
- 泛月惟宜夏:泛指在夏季的夜晚赏月。
- 望夕才三次:农历十五的晚上月亮最圆,所以称为望夕,只有三天可见。
- 其间光明夜:在这一段时间里,夜晚十分明亮。
- 屈指堪数计:用屈指数着时间,可以数得过来。
- 阴晴复不定:天气多变,一会儿晴朗一会儿下雨。
- 过隙易:比喻时光飞逝,像缝隙一样容易过去。
- 今夕乃何夕:今夜是什么日子?表示对时间的珍惜。
- 际此银蟾䴡:此时正是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
- 箖箊多静籁:箖箊是一种乐器。静籁指安静的自然环境中传来的声音。
- 湖山有佳致: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 漫倚洞箫和:随意地靠在洞箫旁吹奏。
- 莫酌新篘醉:不要因为高兴而喝上一杯。
- 即事吟五言:即兴吟诵五言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月夜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之情。全诗共六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