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庐山瀑布三千尺,万古银河倚天碧。
又不见龙门初辟神禹功,九曲滔滔终向东。
是知观乎海者难为水,披图更悟其中理。
琤琮万𣲖皆朝宗,涧壑渊渟清且泚。
我独悠然吟兴豪,会心在此原非此。

【注释】

君不见:你(指唐岱)难道不曾看见。

庐山瀑布:庐山上的瀑布,在江西境内,有“匡山瀑布”之称。

万古:千年。

银河倚天碧:天河傍着青天,像一条碧玉带。

又不见:又看不到了。

龙门初辟:龙门山在陕西韩城,是黄河上源的第一座峡谷,也是古代的黄河入渭口处。神禹:传说中治水有功的大禹,因治理黄河而闻名。

九曲滔滔终向东:黄河的九曲十八弯,滔滔东流而去。

是知观乎海者难为水,披图更悟其中理:知道大海的人很难被河水所束缚,打开书卷更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琤琮万𣲖皆朝宗:形容万马奔腾、千军过河的景象,都向着一个目标奔去。

涧壑渊渟清且泚:涧壑深渊清澈见底。

我独悠然吟兴豪,会心在此原非此:我独自悠闲自在地抒发情怀,领悟到这并非是真正的自然景观。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唐岱仿各家山水画册的第八帧。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一幅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色。首联写长江之水,一泻千里;颔联写黄河之水,奔腾东流。两联对偶,一南一北,一远一近,一虚一实,互相映衬,极富变化。颈联写大河奔流,汇成汪洋,万水同归,百川归海。尾联写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诗人以黄河之水喻人的壮志,以“万水朝宗”比喻自己的理想抱负,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全诗气势恢弘,意境雄浑,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是唐岱仿照各家山水画册创作的第八幅作品,其风格与前七幅有所不同,更加雄浑大气。首联“君不见庐山瀑布三千尺”,以庐山瀑布为引子,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壮观的自然景观。颔联“又不见龙门初辟神禹功,九曲滔滔终向东”则通过描绘龙门峡谷的壮丽景象,进一步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奇。颈联“是知观乎海者难为水,披图更悟其中理”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了大自然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欣赏它的美丽。尾联“琤琮万𣲖皆朝宗,涧壑渊渟清且泚”则以黄河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诗人以黄河之水为喻,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感悟。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深远。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