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猗者竹,在彼渭川。
乃含宿雨,乃带朝烟。
其色维何,非媸非妍。
其音维何,非管非弦。
有客坐对,羌民之先。
其屋何有,四壁萧然。
其手何持,道德一编。
逸民也欤,吾何得而致焉。
【赏析】
唐岱的《万竿烟雨》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山水画赞。全诗四十六字,分五组。前两句写景,后三句议论;最后两句点明题意,以逸民自喻,表明自己与高士同怀的志趣。
“有猗者竹,在彼渭川”两句写画中景象。“猗”(yī)是茂盛的样子。“竹”,即“筼筜”。“渭川”,指渭水的支流。这里借指作者所居之地。
“乃含宿雨,乃带朝烟。”写画中竹子的形态。宿雨、朝烟分别写出了早晨和晚上两种不同的景象:一是晨露未干的,显得格外清新;二是经过一夜的雨雾,被露珠打湿的,显得更加润泽。
“其色维何,非媸非妍。”“维”通“维”,“维何”犹言何等。“媸”和“妍”都是形容美好的词语。“其色维何”,意思是说它的颜色不是丑恶的,也不是美丽的。
“其音维何,非管非弦。”这两句写画中竹林的声音。管、弦都是乐器的名称。“非管非弦”,是指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用管乐器吹奏的,也不是用弦乐器弹拨的,而是大自然的风声。
“有客坐对,羌民之先。”“羌”,同“娴”,娴静的意思。“坐对”,指面对画中人物。这里指欣赏画中的景色。“羌民之先”,指画中所画的人物在百姓之上,具有高雅的气质,可以称为百姓之先。
“其屋何有,四壁萧然。”“萧然”,空寂的样子。“其屋何有”,意思是说那画中的屋子有什么呢?这里指的是画中的屋子空空荡荡,没有家当。“四壁萧然”,说明画中的屋子非常简陋朴素。
“其手何持,道德一编。”这两句写画中人的神态。“其手何持”,意思是说他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呢?“道德一编”,指他手里拿的是一本有关道德的书籍。“逸民”就是隐逸的人,“致”是招致、得到的意思。“吾何得而致焉”,意思是说我怎么能够招到这样的隐逸之人呢?“逸民也欤”,指的就是画中的人物。
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前六句),写画中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第二层(最后两句),由画及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