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蚕忙候,猗猗叶正柔。
郑坰宁此胜,漆水可同不。
彼斧遵林际,懿筐遍陌头。
落枝嫩于筱,采叶碧如油。
满箔方闻响,盈箱预贺收。
西陵锡佳贶,工女忌寒休。
未免妨群作,因之返六驺。
湖山非不美,讵肯为淹留。
【注释】
1、赋得:古代一种诗歌体裁,内容多咏物或写景。
2、南国:南方国家。
3、猗(yī)猗:形容树叶茂盛的样子。
4、郑坰宁此胜:郑坰的桑树胜过其他地方。郑坰:唐代诗人。
5、漆水:今安徽芜湖市一带。可同不:能不能与这里的桑相比?
6、彼斧遵林际:那把斧子沿着树林砍柴的地方。遵:沿着。
7、懿筐遍陌头:那装满了桑叶的篮子出现在路边。懿(yì):盛满的意思。陌头:路旁。
8、落枝嫩于筱(xiǎo)竹:那些被砍下来的桑树枝条比竹子还要嫩。筱竹:一种矮小的竹。
9、采叶碧如油:采摘下来的桑叶绿得发亮,像油一样。
10、满箔方闻响:一篮筐的桑叶刚刚被放下来时发出的声音。箔:筛子或竹匾。
11、盈箱预贺收:一箱子的桑叶,已经收获了一半。
12、西陵:地名,今安徽省安庆市。锡佳贶:赠送美好的礼物。
13、工女:女子。忌寒休:怕冷,不愿做这件事。
14、未免妨群作:恐怕耽误了大家一起的工作。返六驺(zōu):返回去骑上六匹马。驺(zōu):古代的一种车,这里指马。
15、湖山非不美:湖光山色不是不美丽。讵肯为淹留:怎么肯因此而停留。讵(jù);难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蚕丝生产的诗歌。诗的首句“南国蚕忙候,猗猗叶正柔”写江南蚕丝生产繁忙,桑叶茂盛;次句“郑坰宁此胜,漆水可同不”说郑坰的桑蚕业胜过别处,连漆水都比不上;第三句“彼斧遵林际,懿筐遍陌头”写人们伐木割桑,运到集市上去卖;第四句“落枝嫩于筱,采叶碧如油”写桑叶嫩而碧绿如同油一样;第五句“满箔方闻响,盈箱预贺收”描写满载一筐桑叶的情景;第六句“西陵锡佳贶,工女忌寒休”写送走桑叶后,工人们休息去了,第七句“未免妨群作,因之返六驺”说因为工作太累了,所以只好骑上六匹大马回去了;最后两句“湖山非不美,讵肯为淹留”说明作者认为湖边的山水风景是很美的,但是为了养蚕,不得不留下来,因此不忍心让这美景长久地留在身边。
全诗以“赋得”起韵,从南国的桑蚕业入手,写江南地区桑蚕业的繁忙和兴旺景象;再通过描写人们伐木割桑,运到集市上去卖;然后写满载一筐桑叶的情景;接着描绘出一片丰收的景象;再写人们送走桑叶后,工人们休息去了。最后两句写作者认为湖边的山水风景是很美的,但是为了养蚕,不得不留下来,因此不忍心让这美景长久地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