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影标今揭,碑痕戴古苔。
金绳重轮奂,贝叶镇昭回。
偶步长卿韵,兼思太白来。
峰形皆内抱,谷口独西开。
石路夤缘入,春翘次第栽。
应真渡何代,鸥鸟不惊杯。

《灵岩寺西入石路用唐刘长卿韵二首·其二》是一首清乾隆时期的作品,以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韵律为蓝本,描绘了灵岩寺西入石路的景象。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的逐一解释:

  1. 诗句翻译
  • 幡影标今揭:幡旗的影子映照在今日,显得更加醒目。
  • 碑痕戴古苔:碑文的痕迹上覆盖着古时的青苔。
  • 金绳重轮奂:金光闪闪的车轮装饰,令人瞩目。
  • 贝叶镇昭回:贝叶经书镇压着光明和智慧。
  • 偶步长卿韵:偶尔步随长卿(李白的别称)的韵脚。
  • 兼思太白来:同时思念李白的到来。
  • 峰形皆内抱:山峰的形状都像被拥抱着。
  • 谷口独西开:山谷的出口独自位于西侧。
  • 石路夤缘入:石路蜿蜒曲折地进入。
  • 春翘次第栽:春天的花朵依次开放。
  • 应真渡何代:应真渡口存在于哪一朝代。
  • 鸥鸟不惊杯:鸥鸟不因酒杯而受惊。
  1. 关键词注释
  • 幡影标今揭:幡,指旗帜;标,显著;今揭,今天展示。
  • 碑痕戴古苔:碑,指墓碑;痕,痕迹;古苔,古旧的苔藓。
  • 金绳重轮奂:金绳,金色的绳索;重轮奂,装饰华丽的车轮与车饰。
  • 贝叶镇昭回:贝叶,指佛教经典;镇,镇压;昭回,光明回归。
  1. 整体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西入石路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画面。诗句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宁静。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视觉描写上,也渗透到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此外,诗中的“偶步长卿韵”和“兼思太白来”等表述,显示出诗人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敬仰之情,这也反映出其诗歌创作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

《灵岩寺西入石路用唐刘长卿韵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次深入的自然和文化探索之旅。它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细腻描绘和深远寓意,无论是对于诗歌爱好者还是对于自然和文化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