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标云汉,千峰最上层。
亭亭明夕照,煜煜蔚霞蒸。
落景连空翠,腾光入碧澄。
西崖翻直影,东户引闲凭。
何必忧骚客,端宜悟苾僧。
送将朱鸟隐,挂得玉蟾升。
逸趣发菁藻,馀辉带绛缯。
神锤工体物,惟是圣人能。

【解析】

这是一首咏锤峰落照的诗。锤峰,即钟山之南的狮子山,因形状酷似大锤而得名。此诗以锤峰为题,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锤峰落日景色的喜爱之情。

“一柱标云汉”,点出了锤峰的位置,用笔简洁而形象。

“千峰最上层”,写出了锤峰高耸入云的特点。

“亭亭明夕照,煜煜蔚霞蒸”两句,是描写锤峰落日景色的句子。“亭亭”“煜煜”两个叠字,生动地表现了晚霞映照下锤峰的壮观景象。“蔚霞蒸”,是说晚霞像蒸气一样弥漫。“落景连空翠”,写出了锤峰晚景与周围青山相接、相连的景象。“腾光入碧澄”两句,描绘了锤峰在夕阳的辉映下,金光闪烁,倒影在水中,水波荡漾。这两句是锤峰晚景的具体描写。

“西崖翻直影,东户引闲凭”两句,是对锤峰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锤峰的险峻和秀丽。“闲”,指闲暇。“东户引闲凭”,写出了诗人在锤峰上观赏风景的情景。

“何必忧骚客,端宜悟苾僧”两句,是诗人对锤峰美景的赞美。“愁”,指忧愁、烦恼。“忧”,指忧虑、烦闷。“端宜”,应当。“悟”,“领悟”。

“送将朱鸟隐,挂得玉蟾升”两句,是用典。“朱鸟”,古代神话传说中南方的七十二神之一。据《淮南子》卷二八《地形训》载:“南方苍梧之野有列木,曰若木……日所浴也……其上有树生焉,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橰,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口,食者不得,被创。”这里借“朱鸟”指代建木。“玉蟾”,月名。古人认为月亮中有桂树、蟾蜍、兔等动物。《晋书·乐志》载:“旧言月中有玉兔,捣药之余,复获药三足乌。”这里借“玉蟾”指代月兔。“送将朱鸟隐,挂得玉蟾升”,意即:送走朱鸟(指建木),挂着玉蟾(指月兔)升天。“逸趣发菁藻”,意谓:锤峰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菁藻”,指草木茂盛。

“馀辉带绛缯”,意为:晚霞余晖映衬着锤峰,宛如绛缯(一种红色丝织品)一般。

“神锤工体物,惟是圣人能”两句,是诗人对锤峰落日景色的神来之笔,既表达了自己对锤峰落日景色的热爱之情,又表明了自己对此景的赞赏之意。“唯”,只有。“圣人”,指道德高尚的人、贤明的人。“惟是”,只是。“惟”,只,仅仅。

赏析:

这首诗写锤峰落日的美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语言生动优美。诗的开头四句点出锤峰的位置,用笔简洁而形象。接着写锤峰在夕阳中的雄伟气势,用“落景连空翠”“金光闪紫烟”“夕照飞朱鸟”等诗句加以渲染,把锤峰的壮丽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写锤峰的倒影,用“西崖翻直影”“东户引闲凭”等诗句加以烘托,锤峰的雄姿更显得高大挺拔。最后写锤峰周围的环境以及锤峰上的景色,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完整和谐。

全诗构思巧妙别致;前四句紧扣锤峰落日,后六句则写周围环境及锤峰上的景色,两者相辅相成。此外,诗歌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典、拟人、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