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化分真幻,铜函阅古今。
清谈常在手,乐志每如心。
击处珊瑚碎,挂来萝薜深。
握君曾得号,禅德亦留吟。
贞素标琼质,指挥延藻襟。
休徵愿时若,讵为宝球琳。
玉如意
竹化分真幻,铜函阅古今。
清谈常在手,乐志每如心。
击处珊瑚碎,挂来萝薜深。
握君曾得号,禅德亦留吟。
注释:
- 竹化分真幻:指竹子可以化成真正的竹子,也可以变成幻影。
- 铜函阅古今:指铜制的盒子可以收藏古今的东西。
- 清谈常在手:指经常谈论清谈,手边总是有东西可以拿。
- 乐志每如心:指快乐的心情总是像心中所想的一样。
- 击处珊瑚碎:指敲击的地方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珊瑚被击碎了一样。
- 挂来萝薜深:指挂在墙上的藤蔓和薜荔植物很深。
- 握君曾得号,禅德亦留吟:这里可能是说有人曾经称呼你为“禅德”,并且留下了你的诗歌(吟)。
- 贞素标琼质:指贞洁朴素的品质如同美丽的玉石。
- 指挥延藻襟:这里的“指挥”可能是指指挥、引领之意,而“延藻襟”则是指衣袂飘动的样子。
- 休徵愿时若:指希望未来一切顺利。
- 讵为宝球琳:这里的“宝球”可能指的是珍贵的宝石或珍珠,“琳”是指美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生活和修行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的品格和境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竹化分真幻,铜函阅古今。”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竹子可以化成真的竹子,也可以变作幻影,象征着禅宗的无我和空性;铜盒可以收藏古今,象征着禅师的智慧和包容。
“清谈常在手,乐志每如心。”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清谈的热爱和追求快乐的心情。他经常谈论清谈,而且心情总是如他所愿的那样。
“击处珊瑚碎,挂来萝薜深。”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师与自然的互动。他敲击的地方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是珊瑚被击碎了一样;他挂上的东西深深地藏在墙上,像是藤蔓和薜荔植物。
“握君曾得号,禅德亦留吟。”这两句诗可能是说有人曾经称呼你为“禅德”,并且留下了你的诗歌(吟)。这表明你已经达到了禅宗的境界,不仅心灵纯净,而且能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禅师的生活和修行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领悟。同时,它也传达了禅宗的智慧和美感,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禅宗的宁静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