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雨侵晨敛,翔云向汉徂。
宜旸抚佳景,省岁协贞符。
台上雄风爽,疃边积润濡。
树姿全澡雪,山色不模糊。
夏静林泉乐,几闲书史俱。
时哉祈一月,或致屡丰娱。
【注释】
倦雨:指经过一夜雨水的浸润。翔云向汉徂:飞鸟归巢,云朵向天空飘去。宜旸抚佳景:应该享受阳光,欣赏美景。省岁协贞符:省察年岁,与吉祥相合。台上雄风爽:台上风势强劲。疃边积润濡:水边的积水被风干。树姿全澡雪:树的枝条像洗澡一样洁白。山色不模糊:山峰的色彩分不清。夏静林泉乐:夏天的山林泉石都很清幽。几闲书史俱:几案上闲放着书籍和史籍。时哉祈一月:这个时候祈求一个月的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的小诗。
首联“倦雨侵晨敛”写雨过天晴,鸟儿归巢;“翔云向汉徂”写云朵飘逝,天空湛蓝。这两句是说早晨的雨停了,鸟儿都飞回树上去了;天空中的云也渐渐地散开,露出了湛蓝的天空。一个“倦”,“向”,写出了雨后的景物清新明丽。一个“收”,写出了雨后万物生长的旺盛。
颔联“宜旸抚佳景,省岁协贞符”意思是应当享受阳光,欣赏美景。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记载,齐景公游于泰山之上,登阳观,在山上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树干扭曲,非常漂亮。他感叹地说:“美哉!树乎!其大也甚矣。”于是就下令把大树砍掉以供自己玩赏。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古者齐国有名大夫桑扈,居墓上,其长子过墓,则下石除墓,弗敬也,二子相视而笑曰:‘吾家所贵者,以其少者能下石除墓,是以尊之也。’及鲁昭公有卞庄子之勇力,文宣王有武孟之勇力,文宣王之勇力不如卞庄子。今夫大树虽茂,犹将斩伐。况日月之有蚀,天地之有塞,人之有病乎!”景公不听,果然有一天,日食既尽,景公登上阳观眺望,看到一棵大树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下令砍掉。后来这棵大树就被人称为“桑扈”。这里的“桑扈”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应当享受自然之美,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宜旸”,即“宜”字的阳部;“抚”,抚摸的意思;“贞符”,古代传说中吉祥的征兆和预兆。《左传·僖公五年》载:周襄王派大夫辛伯到成周去,告诉诸侯说:“上天降祸于我周室,我们这些诸侯国都遭受了灾难。现在我们的国家虽然小,但是有天命在保佑着我们。你们要记住这一点,不要贪图享乐,荒淫无度。”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用来说明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颈联“台上雄风爽,疃边积润濡”的意思是台地上的清风凉爽宜人,水边的泥土被风干了。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有一次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隐居,一天他的朋友范汪来看望他。谢安在室内坐着,外面刮着大风,吹得门窗都摇动不已。这时范汪走进屋来,谢安就对他说:“你听外面的风声怎么样?”范汪回答说:“像海啸一般。”谢安听了之后很高兴地说:“好极了!我听说东山的风景如画,你今天来此正好可以看看。”范汪看了谢安一眼说:“我看您的屋子很宽敞明亮啊!这一定是您经常坐在屋里读书写字的原因吧!”谢安点点头说:“是啊!你看那院子里的花木丛生,池塘里的莲花盛开,还有那山峦连绵起伏,树木葱茏苍翠……都是因为我喜欢安静地读书写字啊!现在你既然来了,我就陪你一起走走看看吧。”说完他就起身带范汪到院子里散步游览起来。这就是成语“谢安东山”的来历。谢安喜欢清静的生活,所以他才在东山定居下来。在这里他可以专心致志地读书写字。这里的“台上”指的是台院;“积润濡”意思是泥土被风吹干了,湿润了。“树下”,指的是庭院;“澡雪”意思是像洗澡一样洁净。“山色不模糊”意思是山峰的色彩分不清。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指《列仙传》中的王子乔的故事。《列仙传》卷五说:“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箫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浮海中,乐忘返。后乘白鹤至昆仑山,过函谷关之前,入秦遇仙者,得仙药,还归留世不死。”另一个是指晋朝的王右军的故事。《世说新语·言语》说:“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息。大将军尝先出,遣左右取文书,问左右:‘今日何处睡?’答曰:‘左军将军营中卧。”王敦当时任大将军,王右军就是王敦的弟弟王廙。王敦曾经对王廙说:“我的儿子们都不如你呢。”“王右军”是借指王廙。
尾联“夏静林泉乐,几闲书史俱”的意思是夏天的时候安静地听着泉水的声音,闲适地读些书籍和史书。“或致屡丰娱”意思是有时还可以得到许多娱乐。这里又用到了两个典故。《世说新语》卷十一说:“王长史病困,寝卧灯下,顾群书视笔研,索信至。诸贤并在坐共集录何次道所应诺前事。既释纸笺命笔,便与众宾共咏弄之。须臾之间,词理并佳。诸人深惊服焉。”“或致屡丰娱”意思是有时还可以得到许多的娱乐。“或”通“诱”;“丰”通“逢”。“汲黯字长孺,少学律令书传。”汲黯是汉代大臣,为人刚直不屈,敢于直谏。武帝想封禅泰山时,汲黯上书劝阻说:“陛下功高德厚,但已封禅泰山,又欲禅祭梁父、四岳、泰山祠座各一处。”汉武帝读了汲黯的信后说:“汲黯说得对呀。”于是取消了封禅的计划。汲黯死后,武帝十分悲痛,说:“天下卒无治骨之臣也。”这就是成语“汲黯多难”的来历。汲黯去世后,汉武帝十分悲痛。这就是成语“汲黯死难”的来历。这里又用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汉书》的故事。《汉书·张敞传》说:“敞为河南太守,行春自览至雍,车驾幸雍,召见博士诸生问《论衡》,因讲言和平恭俭。帝说之,遂诏敞为郎。”(《汉书·张敞传》)一个是关于《史记》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李陵)使骑奴以良马二十匹赠陵嫂。……陵谓其骑曰:‘闻汉距侯(李广)尚如此,我岂宜久为人下乎?’遂亡入匈奴。”这里的“汉距侯”是指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曾跟随文帝、景帝征战有功。武帝即位后,李广被封为博阳侯。他多次请求出征匈奴,武帝一直没有答应。后来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在漠北遭遇了单于的军队。李广兵败被俘,他不肯投降,最后自杀了。另一个是关于《史记》的故事。《史记·项羽本纪》说:“沛公攻胡陵、方与,屠之。乃引兵西屠咸阳,灭秦族。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以界越人为君。”这就是成语“秦宫汉阙”的来历。这里的“秦宫”是指秦始皇的宫殿;“汉阙”是指汉朝的宫殿。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左传》的故事。《左传·隐公元年》说:“秋七月庚午,天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堂上,小子末敢与闻。’授之以大路束帛加璧,曰:‘往践天子职守方任,咸有布命焉。’”另一个是关于《礼记》的故事。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这里用了一句成语:“叹老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