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籁扬华斿,前驱驻外邮。
乃田依古重,肆觐以时修。
文母慈晖奉,仁皇家法留。
日中张羽盖,道左迓毡裘。
久矣皆归化,于焉尽仰流。
讵予恩有逮,嘉尔职诚酬。
扈从驰千旅,逶迤拥六虬。
来同思祖泽,长此勖怀柔。
【注释】
①车驾:皇帝。②博罗河屯:地名。③觐:朝见。④四十八旗:清代满族的四十九个部落,其中四十九人称为“八旗”,故称。⑤喀尔喀(Karqa, k’ar qa): 清代内蒙古喀尔喀蒙古的别称。⑥青海诸蒙古:泛指青海一带的蒙古族。⑦得诗:得到诗歌。⑧文母:对母亲的一种尊称。⑨仁:仁德。⑩日中张羽盖:太阳正午,张开车盖。⑩道左迓毡裘:道路旁边迎来毡皮制成的衣服的人。⑪久矣:很久。⑫皆归化:都已经归顺。⑬焉:代词,这里作副词用,表示疑问语气。⑭讵(jù):岂。⑮予:我。⑯嘉(jiā):赞美。⑰扈从:随从。⑱驰:奔驰。⑲逶迤(wēi yí):曲折连绵的样子。⑳思:思考。㉑勖:勉励。
【赏析】
此诗为康熙帝南巡时所作。康熙帝在位六十三年,先后南巡四次,第一次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第二次是雍正三年(1725年),第三次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和五年(1740年),第四次是在十二年(1773年)。这首诗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第二次南巡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康熙帝在南巡过程中沿途所见所闻,以及他对沿途各地人民的关怀与慰问。
首联“爽籁扬华斿,前驱驻外邮”。意为清凉的风声吹响了华丽的旌旗,前面开路的官军驻扎在驿舍之外。
颔联“乃田依古重,肆觐以时修。”的意思是田地依照古代的方法来耕种,朝廷按时举行祭祀。
颈联“文母慈晖奉,仁皇家法留。”意思是文母慈爱地照耀大地,仁德的皇朝法律被保留下来。
尾联“日中张羽盖,道左迓毡裘。”意思是太阳高照时张开了车盖,道路旁迎接毡帽之人。
这首诗通过描述康熙帝南巡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与问候,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仁德与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