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金方跃冶,良玉已辞岩。
百炼光无夺,连城质不凡。
安公龙为驾,和氏泪留衫。
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
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
喜是充庭贡,惭为韫椟缄。
在沙原藉镬,次玉漫论瑊。
允矣为章美,光华佐黻函。
【注释】:
- 精金方跃冶(冶炼金子)
- 良玉已辞岩,百炼光无夺,连城质不凡:指黄金经过锤炼,光彩夺目;连城之玉是名贵之物,品质非凡。
- 安公龙为驾:古代传说中,龙在天上驾车。比喻有才能和德行的人被委以重任。
- 和氏泪留衫:春秋时期,卞和得到一块璞玉,因认为宝玉而献于楚王,后因认定宝玉非真而被割去左肩。卞和因此悲痛得哭出了眼泪,滴在身上。后来人们用“和氏泪”来比喻珍贵的宝物。
- 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工匠的技艺): 这里指君王应当像工匠一样,精心雕琢、监督。
- 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形容雕刻技艺高超,没有斧凿的痕迹。
- 喜是充庭贡,惭为韫椟缄(宝藏):这里指珍宝充满庭堂,却感到惭愧,因为珍宝原本应该放在盒子里。
- 在沙原藉镬(huo),次玉漫论瑊(jian): 在这里,沙子被用作锅,玉石被用来制作刀剑。这两句比喻了珍珠和美玉的价值,即使它们被用作烹饪和武器的材料,也显得珍贵。
- 允矣为章美(确实非常美丽),光华佐黻函: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美德确实非常美好,它的光辉能够与五彩斑斓的礼服相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精湛工艺的赞美和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全诗通过描绘黄金和玉石的提炼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工匠技艺的敬佩之情。
首句“精金方跃冶”,形象地描绘了黄金被提炼的场景,象征着工匠们在艰苦的工作中追求卓越。第二句“良玉已辞岩”,则表达了玉石经过琢磨,变得晶莹剔透,展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第三句“百炼光无夺,连城质不凡”,进一步描绘了黄金和玉石的珍贵品质,强调了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第四句“安公龙为驾,和氏泪留衫”,则引用了历史典故,赞美了工匠们的高贵身份和高尚品德。
接下来的诗句,“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表达了君主应该像工匠一样,精心雕琢和管理国家。“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赞美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没有斧凿的痕迹,令人惊叹。
最后两句“喜是充庭贡,惭为韫椟缄”,则是作者自谦,认为自己所贡献的珍宝不足,应该像工匠一样,谦虚谨慎。整首诗通过对工匠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精湛工艺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