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沛今何似,灾馀不忍言。
迩来阙二釜,谁与办三飧。
敢靳司农帑,还祈大造恩。
当春应举趾,积潦尚留痕。
民瘼遐观在,心忧梦想存。
勉伊经画策,为我活黎元。
译文:
赐江南总督尹继善之任
淮水和沛水的灾情现在如何,灾后不忍多言。
近来连两釜的救济都不足,谁有办法办三餐?
谁敢吝啬司农的帑藏,还祈求大造恩典。
当春之际应举的人很多,积水仍然留下了痕迹。
百姓的疾苦遥远地观瞻着,我的内心忧虑难以实现。
勉励他谋划策略,为我活命。
注释:
- 赐江南总督尹继善之任: 这句话意味着授予尹继善一个官职或任务,让他负责江南地区的治理工作。”赐”表示皇帝对尹继善的任命或赏赐。
- 淮水和沛水的灾情现在如何: 这里描述了淮水和沛水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害。”灾情”指的是自然灾害或灾难,而”灾后”则是指灾害过后的状态。”不忍言”表达了对灾情的同情和不忍直视的情感。
- 迩来阙二釜,谁与办三飧: “迩来”通常指近期,可能是指不久前的情况。”阙”意为缺乏、不足。”二釜”是古代计量单位,一釜约合今天的一石(约100升)。”办三飧”意味着解决或提供足够的食物以供三人食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当前救灾资源的担忧和需求。
- 敢靳司农帑,还祈大造恩: “靳”意为节省、吝啬。”司农”是官名,主管财政。”帑”即国库中的钱财。这句话反映了对官员是否能有效利用和管理国家资源的关注。”还祈大造恩”意味着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当春之际应举之人很多: “当春之际”指的是春季这个时节,”应举之人”指的是应考的人或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繁忙的景象,人们在春天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 积水仍然留下了痕迹: “积水”可能指的是洪水留下的痕迹,如河流溢出或湖泊泛滥。”留痕”意味着留下了痕迹或影响。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洪水对当地的影响。
- 民瘼遐观在,心忧梦想存: “民瘼”指民间的疾苦或苦难。”遐观”意味着遥远地观察或考虑。这句话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 勉伊经画策,为我活黎元: “勉其”是对某人的期望或要求。”经画策”意为制定计划或策略。这句话表达了对尹继善的期望,希望他能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水和沛水灾区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表达了诗人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和官员责任的思考和呼吁。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