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径猗猗有绿筠,颦伽鸟语说经频。
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1. 扫径猗猗有绿筠,颦伽鸟语说经频。(“扫径”指的是清扫道路的意思,“猗猗有绿筠”形容的是路旁竹子翠绿茂盛的景象,“颦伽鸟语”则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的情景;“说经频”则意味着鸟儿们不停地叽叽喳喳地讲述着佛经,充满了祥和的气氛。)
  2. 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引流”指的是让水流下来,“浮觞效”则是借用了古代一种饮酒的方式,即用酒杯漂浮在水中来畅饮的情景;“修禊人”则是指古代人们在三月三这天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的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去寻找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关键词解释:

  • 猗(yī):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径(jìng):小路或者小道。
  • 猗猗(yī yī):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绿筠(lǜ jūn):绿色的竹杆。
  • 颦伽(pín jiā):古代传说中鸟类名。
  • 经(jīng):这里指佛经,泛指佛教的经典。
  • 修禊(xiū shì):古代风俗,在农历三月三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清洗不洁之物,以求得清净。
  • 觞(shāng):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像倒置的葫芦,通常用于饮酒。
  • 兰亭(lán tīng):东晋时期王羲之在山阴兰亭举行酒宴,赋诗一首,后人称之为《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花草、鸟儿、酒器的描绘,以及对传统习俗的质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整首诗虽然简短,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