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势疑不可止,须臾云散晚山晴。
霏空细点收无事,犹听千溪涨水声。
【注释】
浩浩:水势浩大的样子。
须臾:顷刻,一会儿的工夫。
霏空: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收无事:收起了雨意,指天空放晴。
犹:还。
涨水声:水流上涨的声音。
赏析:
《雨其四》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场大雨过后,山色空蒙,云消雾散,晚风习习,溪声潺潺的美好景色。
首句“浩浩势疑不可止”,描绘了雨后江面浩渺、水流湍急的景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感觉。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雨水的浩大和江流的湍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势疑不可止”也暗示了这场雨的猛烈程度,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次句“须臾云散晚山晴”,描绘了云开月出的美景。这里,“须臾”指的是时间短暂,而“云散”则意味着天气转晴,晚山也露出了美丽的面容。这里的“晚山”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山峦,它被雨水洗刷得更加清秀、迷人。同时,“晴”字也点明了天气的变化,从阴雨转为晴朗。
第三句“霏空细点收无事”,描绘了雨停后天空中飘浮着细小的水珠的景象。这里的“霏空”指的是天空中的云彩,它们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细腻、轻盈。而“收无事”则意味着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没有了之前的喧嚣和忙碌。
末句“犹听千溪涨水声”,描绘了溪流继续涨水的声音。这里,“犹”表示还、仍然的意思,而“千溪”则指的是众多的小溪。这里的“涨水声”与前面的“霏空细点”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雨后山色空蒙、溪流涨水的宁静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大雨前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