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京岘命赭衣徒,名象虽存迹久芜。
未及临洮东属海,长城筑罢竟亡胡。
注释:在润州的道中,看到京岘山。这里凿山而建了赭衣徒的住所,但那名象虽然存在过,但遗迹却已经长满杂草。还没有等到临洮东边的海,长城就已经筑完了,匈奴也终于被消灭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绘京岘山的历史遗迹,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凿京岘命赭衣徒,名象虽存迹久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京岘山上凿山而建了一座赭衣徒的住所,但是那些曾经的名字虽然还在,但是那些地方的痕迹却已经长满了杂草。这里用“凿山而建”和“足迹久芜”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址被破坏、被遗忘的无奈和悲痛。这种表达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未及临洮东属海,长城筑罢竟亡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长城虽然还没有修建完整,但是匈奴已经被消灭了。这句诗中的“临洮”、“长城”和“亡胡”三个关键词,都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这里的“临洮”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长城”是指中国古代用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军事防线;“亡胡”则是指匈奴的灭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胜利的欣慰和自豪感,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团结。
整首诗通过对京岘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强大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