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亭北入松门,别有山房临水源。
瓷铫筠炉俱恰当,试泉悦性且温存。
低枝竹解尘踪扫,弹舌禽能佛偈翻。
小坐已欣诸虑静,一声定磬隔云垣。
【注】洗心亭在山房北,入松门。别有山房临水源。瓷铫筠炉俱恰当。试泉悦性且温存。
低枝竹:竹子的茎干低伏,像人弯腰。解:解除;扫:扫除;弹舌禽:鹦鹉,鸟名。佛偈:佛教经文中的颂词和韵文。
小坐已欣诸虑静,一声定磬隔云垣。
小坐:坐下来休息。欣:高兴。诸虑:许多忧虑。静:安静;云垣:云雾缭绕的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洗心亭的诗。诗人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
首句“洗心亭北入松门,别有山房临水源”,描绘了洗心亭的位置。诗人用“洗心”二字,暗示了洗心亭的功能,即洗涤心灵,让人心境清净。而“北入松门”则描绘出一条通往洗心亭的道路,两旁都是松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为后面的景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句“瓷铫筠炉俱恰当,试泉悦性且温存”,进一步描述了洗心亭的设施。瓷铫(yáo)是古代煮水器的一种,筠(rún)是竹子的一种,这里指用竹子制成的火炉。诗人用“恰当”来形容这些设施与洗心亭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既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精心布置,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句话也为后面的泉水做了铺垫。
第三句“低枝竹解尘踪扫,弹舌禽能佛偈翻”,描绘了竹林和鸟儿的画面。竹子低垂着枝叶,仿佛在打扫着尘埃;鸟儿鸣叫着,似乎在诵读佛经。这两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
第四句“小坐已欣诸虑静,一声定磬隔云垣”,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他坐下来小憩,心情变得宁静。而一声定磬的声音仿佛穿透了云层,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这里的“定磬”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它在这里象征着智慧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洗心亭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美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