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服灾伤重洛嵩,惭称饥溺已躬同。
旰宵惟亟筹衣食,支诎何能适矢弓。
荒服却因至鹣鲽,羽林况复恃罴熊。
联情示度聊亲御,连中休夸此素工。

【注释】

  1. 南服:指南方地区。灾伤:指战争的创伤。洛嵩:即洛京、嵩山,代指朝廷所在地洛阳。
  2. 惭称:自感愧对。饥溺:指战乱带来的饥荒和死亡。已躬同:已经共同承担。
  3. 旰宵:天色将晚未明之时。亟(qí):急忙,急切。筹:筹划,谋划。衣食:指生活必需之物。支诎(chú qū):困窘,窘迫。何能:哪里能够。适:使用。矢弓:箭和弓,这里指作战的武器。
  4. 荒服:指边远地区。却因至鹣鲽(jiāndié):反而因为到了荒凉的地方而变得像鹣鲽一样恩爱。羽林:指禁卫军。况复:何况又。恃:依赖,倚仗。罴熊:指猛兽。
  5. 联情示度:指皇帝发布命令或指示。聊亲御:勉强亲近御用之物。连中:连连射中。休夸:不要夸耀。此素工:这本来是平常的技能。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所作的七律《大西门楼前较射叠旧作韵》之第三首。这首诗是杜甫为唐玄宗写的政治抒情诗。诗的首句“南服灾伤重洛嵩”,以“南服”起兴,意谓国家遭受战争的创伤;“嵩山”指洛阳,洛阳是当时的都城,故称“洛嵩”。“南服灾伤重洛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遇战事之苦难的同情。次句“惭称饥溺已躬同”,意为自己愧对国家,因为战乱带来的饥荒和死亡,已经共同承担。三、四句“旰宵惟亟筹衣食,支诎何能适矢弓”,意为日夜焦虑地考虑如何解决衣食之需、武器之用,但自身处境困难,哪能胜任呢?五、六句“荒服却因至鹣鲽,羽林况复恃罴熊”,意为边疆荒服之地反倒因为战争而变得恩爱,而禁卫军则依靠猛兽来保护自身安全。最后两句“联情示度聊亲御,连中休夸此素工”,意为我尽力而为,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认可;连续射中靶子,也不要夸耀自己的技能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战乱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处乱世之中的无奈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