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又临晦,九十春光已度三。
未觉芳菲铺路首,却欣风物报江南。
忆梅水部真称绝,选句考功早独堪。
斥卤民艰应细谂,百家村畔每停骖。
【解析】
此诗为作者于元贞二年(1296)正月晦日所撰的一篇记游小记。诗人在这一天游览了江南的山水,对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作了描述。全诗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今年正月又临晦,九十春光已度三。”第一句写时间:正月晦日;第二句写春天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这里用“度”字说明春天过去三分之二的意思。
“未觉芳菲铺路首,却欣风物报江南。”第三句写初春的风光;第四句写江南的景色。这里用“铺路”二字形容春色,形象生动,贴切传神。
“忆梅水部真称绝,选句考功早独堪。”第五句写梅花的美;第六句写梅花的美被人们选中作为贡品。这两句是说梅花的美丽被人们选中,并早早地成为贡品了。
“斥卤民艰应细谂,百家村畔每停骖。”“斥卤”指盐碱地,泛指贫瘠的土地。“细谂”是深思,仔细考虑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贫瘠的百姓们艰苦艰难,应该深入思考一下,而那些富裕的农户则常常停下来休息休息。这里用“细谂”一词,突出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注。
【答案】
正月晦日作
今年正月又临晦,九十春光已度三。
未觉芳菲铺路首,却欣风物报江南。
忆梅水部真称绝,选句考功早独堪。
斥卤民艰应细谂,百家村畔每停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贞二年(1296)正月晦日所撰的一篇记游小记。诗人在这一天游览了江南的山水,对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作了描述。全诗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今年正月又临晦”,说明作者此时正在正月晦日。“九十春光已度三”表明春节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这里用“度”字说明春天过去三分之二的意思,既形象又贴切。
颔联描绘江南的初春美景。“未觉芳菲铺路首”“却欣风物报江南”。这两句中用了两个动词:“未觉”与“却欣”,“铺路”与“报江南”,使诗句更加生动活泼。
颈联抒发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忆梅水部真称绝”一句赞美梅花的美丽,而“选句考功早独堪”则是说梅花的美丽被人们选中,并早早地成为贡品了。这两句话是说梅花的美丽被人们选中,并早早地成为贡品了。
尾联写诗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关注。“斥卤民艰应细谂,百家村畔每停骖。”这句的意思是:贫瘠百姓艰难困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而那些富裕的农户则常常停下来休息休息。这里用“细谂”一词,突出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