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宇维新又隔年,经过小憩净庐筵。
了无诸虑翳心镜,喜有群峰削掌莲。
不识寺僧谁说偈,何如春鸟解芸田。
行云流水参今昔,谢孟嗤他较后先。
【注释】
梵宇维新:梵宇,佛教语,指佛寺。维新,更新、革新。又隔年,经过小憩净庐筵,指经过休息之后,又回到寺庙。
了无诸虑翳心镜:了无,完全没有。翳,遮蔽。心镜,比喻心境。
喜有群峰削掌莲:喜有,喜欢。群峰,许多山峰。削掌莲,像莲花一样从山峰上露出的石头。
不识寺僧谁说偈:不识,不知道。谁,哪一个。偈(ji),佛教语,指佛经中的偈颂。
何如春鸟解芸田:何如,不如。春鸟,春天的鸟儿。芸田,田间的草。解,了解、知道。
行云流水参今昔:行云,流动的云气。参,参与、比较。今昔,现在与过去。这里指时间。
谢孟嗤他较后先:谢孟,人名,姓谢。嗤,讥笑。他,代指其他诗人。较后先,比较哪个更优秀。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诗题《独乐寺叠去岁韵》表明了这首诗是王冕在游历独乐寺时所作,并把前年的游历经历和今年的游历经历进行了比较。
第一句“梵宇维新又隔年”,说明今年来到寺庙时,已经是隔了一年的时间了。“梵宇”,指佛教建筑。“维新”是指寺庙进行了新的建设或者维修,使寺庙焕然一新。“又隔年”,意味着已经过了一年时间,也就是说作者已经离开了寺庙一段时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经过小憩净庐筵”。“小憩”,在这里表示短暂的休息。“净庐”,干净整洁的房屋。“筵”,宴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再次来到了寺庙。这里的“净庐筵”指的是作者再次来到寺庙时,寺庙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摆上了供品,等待着作者的到来。
第三句“了无诸虑翳心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寺庙中,作者完全放松了自己的心情,没有了烦恼和忧虑。“诸虑”,指一切杂念和忧虑。“翳”,遮蔽。“心镜”,比喻作者的心灵。这里的“心镜”指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在寺庙中短暂停留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从而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
第四句“喜有群峰削掌莲”。这一句意思是说,在寺庙中,作者看到了许多山峰,这些山峰就像被手掌割下的莲蓬一样美丽。这里的“群峰”指的是众多连绵的山峰。“削掌”,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就像被削去了手掌一样。“莲”,莲花的意思。这里的“削掌莲”指的是山峰的形状如同被削去了手掌的莲花一样美丽。作者在寺庙中看到了如此美丽的山峰,感到非常高兴。
第五句“不识寺僧谁说偈”。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作者不认识寺庙里的僧人,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说过什么偈语。这里的“寺僧”,指的是寺庙里的僧人。“谁”,指谁。“说偈”,指诵读偈语。这里的“偈”指的是佛教经文中的一段文字。作者是不知道寺庙里的僧人是否说过什么偈语的,也不知道他们的偈语是什么内容。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僧人的好奇之情。
第六句“何如春鸟解芸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相比之下,作者还不如春天的鸟儿了解田间的草。这里的“春鸟”,指的是春天的鸟儿。“芸田”,指的是田野。这里的“芸田”指的是田间的草地。作者认为春天的鸟儿比自己更加了解田间的草,因此感到非常惭愧和羞愧。
最后两句“行云流水参今昔,谢孟嗤他较后先。”意思是说,作者觉得现在的游历经历和过去的游历经历相比起来,都像是行云流水一般自然、顺畅。这里的“谢孟”,人名,姓谢。“嗤”,讥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认为过去的游历经历和今天的游历经历相比起来,都显得有些逊色。这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过去的游历经历虽然也很有趣,但是不如现在的游历经历有趣和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山峦、僧人、寺院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游历经历的感慨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事物、捕捉细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