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无改青云丛,明亭密室宛转通。
千秋以上几编史,半日之憩十亩宫。
风清月白尽堪托,今来昔去其何穷。
苍岩拔地有绝识,不著一语参穹窿。

翠云山房作

春冬无改青云丛,明亭密室宛转通。
千秋以上几编史,半日之憩十亩宫。
风清月白尽堪托,今来昔去其何穷。
苍岩拔地有绝识,不著一语参穹窿。

译文

翠云山房春冬不改,青云丛中静谧幽深;明亭密室曲折通幽,宛若历史的长卷。
千年的史书在此展开,半日的休憩在十里的宫殿中;清风明月都在这里寄托,时光流转无尽无穷。
苍茫的山峦挺拔入云,有超脱尘世的智慧;无需多言便能领悟,只凭仰望就能体会它的宏伟壮丽。

注释

  1. 翠云山房:指翠云山庄内的山房。
  2. 青云: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
  3. 明亭:指山中的明亮亭子或亭台。
  4. 千:这里用作动词,表示“记录”的意思,与下文的“万”相对应,强调时间的长短。
  5. 万:古代计量单位,一“万”等于一万。
  6. 编史:编纂历史书籍,这里指撰写历史文献。
  7. 半日之憩:指短暂的休息或停留。
  8. 十亩宫:指面积相当于十亩的园林或建筑。
  9. 风清月白:形容夜晚的景色清新宁静。
  10. 苍岩:青色的岩石。
  11. 穹窿(qiong lóng):指峰顶或山顶,这里用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12. 绝识:超然的见识和智慧。

赏析

《翠云山房作》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翠云山庄的自然景色和建筑特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全诗通过对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风月无边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记载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