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晡惟是供炊用,增减非关设计深。
拨草乍欣逢旧穴,烹鱼奚藉溉新鬵。
聃觚未易寻常踞,墨突休言不待黔。
移顿莫教轻掩弃,即看昔制乃资今。
【注释】
地灶:古代的一种陶制火炉。
拨草:指用锄头翻动草木以备烧饭取暖之用。
聃觚:指古代的铜制鼎。
墨突:指古代的铜制的烟囱。
移顿:指暂时居住或工作的地方。
资今:即今之用,利用今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赏析】
这首诗是蒋溥进依韵和蒋溥所作塞外杂咏中的第七首《地灶》。诗中通过写地灶的功用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首句“朝晡惟是供炊用,增减非关设计深”,意思是每天清晨和傍晚,人们使用地灶来做饭、烧水。这里强调了地灶的使用频率和实用性,而不是强调其设计的复杂性。
次句“拨草乍欣逢旧穴,烹鱼奚藉溉新鬵”,进一步描绘了地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里提到了“拨草”和“烹鱼”两个场景,分别对应地灶在烧饭和煮菜时的应用。同时,也暗示了地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三句“聃觚未易寻常踞,墨突休言不待黔”,则是从地灶的功能特点出发,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这里的“聃觚”指的是古代的铜制鼎,而“墨突”则是指古代的铜制的烟囱。诗人通过对这些器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赏之情。
最后一句“移顿莫教轻掩弃,即看昔制乃资今”,则是诗人对地灶作用的高度概括。这里的“移顿”指的是暂时居处,而“即看昔制乃资今”则是说地灶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更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诗人通过对地灶的描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地灶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劳动成果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